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木质纤维原料 | 第13-16页 |
·木质纤维原料生物转化为燃料乙醇的流程示意图 | 第13页 |
·木质纤维原料的组成与结构[16,17] | 第13-14页 |
·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 | 第14-16页 |
·物理法 | 第14-15页 |
·化学法 | 第15-16页 |
·联合法 | 第16页 |
·生物法 | 第16页 |
·纤维素酶的制备 | 第16-19页 |
·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 | 第16-17页 |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 第17页 |
·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33] | 第17-18页 |
·纤维素酶的出发菌 | 第18页 |
·纤维素酶的诱导 | 第18-19页 |
·纤维素酶的水解 | 第19-24页 |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理 | 第19页 |
·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果的方法 | 第19-24页 |
·对木质纤维原料进行预处理 | 第19-20页 |
·加入活化剂 | 第20页 |
·筛选酶解工艺 | 第20-22页 |
·纤维素酶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 第22页 |
·酶的回收 | 第22-24页 |
3 木质纤维原料绿液预处理的评价 | 第24-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菌种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24-25页 |
·各种酶制剂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7页 |
·Mandels 营养盐浓液 | 第25页 |
·Mandels 微量元素浓液 | 第25-26页 |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1 mol/L) | 第26页 |
·DNS(全称 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对硝基苯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标准糖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Na2CO3溶液(1 mol/L) | 第26-27页 |
·pH 4.8,50 mmol/L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的配制 | 第27页 |
·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p-nitrophenol-beta-D-glucoside,pNPG)溶液的配制(5 mmol/L) | 第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葡聚糖、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82] | 第27-28页 |
·标准方程的测定 | 第28页 |
·滤纸酶活力的测定[83] | 第28-29页 |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84] | 第29页 |
·pH 值的测定 | 第29页 |
·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85] | 第30页 |
·酶水解液中糖组分的测定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种子培养方法 | 第31页 |
·纤维素酶的制备 | 第31页 |
·绿液预处理木质纤维原料的纤维素酶水解 | 第31-32页 |
·正交试验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0页 |
·稻草秸秆绿液预处理的评价 | 第32-37页 |
·绿液预处理稻草秸秆的浆料分析 | 第32-33页 |
·绿液预处理对稻草秸秆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33-35页 |
·绿液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35-37页 |
·玉米秸秆绿液预处理的评价 | 第37-45页 |
·正交试验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绿液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37-39页 |
·绿液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浆料分析与产酶结果 | 第39-40页 |
·最佳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预处理条件的筛选 | 第40-42页 |
·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玉米秸秆产酶历程 | 第42-43页 |
·正交试验玉米秸秆酶水解绿液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43-45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的评价 | 第45-50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的浆料分析 | 第45-47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48-50页 |
·绿液预处理 3 种木质纤维原料的比较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绿液预处理麦秆商品纤维素酶水解的优化 | 第52-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原料及其预处理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53页 |
·各种酶制剂 | 第52页 |
·吐温-80(Tween-80) | 第52-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葡聚糖、戊聚糖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82] | 第53页 |
·酶解木糖标准方程测定 | 第53页 |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101] | 第53页 |
·酶水解液中糖组分的测定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维素酶水解 | 第54页 |
·不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54页 |
·β-葡萄糖苷酶添加量的选择 | 第54页 |
·木聚糖酶(xylanase)添加比例的选择 | 第54页 |
·表面活性剂 Tween-80 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54页 |
·商品纤维素酶优化前后的酶水解历程 | 第54页 |
·不水洗酶解残渣的继续酶水解 | 第54-5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5页 |
·X-衍射图谱分析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2页 |
·不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55-60页 |
·不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葡萄糖得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木糖得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绿液预处理麦秆纤维二糖生成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β-葡萄糖苷酶添加量的选择 | 第60-62页 |
·木聚糖酶添加量的选择 | 第62-63页 |
·表面活性剂 Tween-80 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63-65页 |
·商品纤维素酶优化前后的酶水解历程 | 第65-67页 |
·酶解残渣分析 | 第67-72页 |
·不水洗酶解残渣的继续酶水解 | 第67-68页 |
·酶解残渣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 X-衍射图谱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绿液预处理麦秆自产纤维素酶水解的优化 | 第74-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7页 |
·原料及其预处理 | 第74页 |
·试剂 | 第74-75页 |
·各种酶制剂 | 第74页 |
·吐温-80(Tween-80) | 第74页 |
·1 mol/L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 | 第74页 |
·DNS 溶液的配制 | 第74页 |
·SDS-PAGE 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 第74-75页 |
·分析方法 | 第75页 |
·酶解木糖标准方程测定 | 第75页 |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第75页 |
·酶水解液中糖组分的测定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SDS-PAGE 凝胶电泳分析 | 第75-77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自产纤维素酶水解 | 第77页 |
·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的酶水解效果 | 第77页 |
·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77页 |
·添加木聚糖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77页 |
·表面活性剂 Tween-80 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77页 |
·商品纤维素酶优化前后的酶水解历程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7页 |
·商品纤维素酶与自产纤维素酶差异比较 | 第77-79页 |
·商品纤维素酶与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比较 | 第77-78页 |
·SDS-PAGE 凝胶电泳分析 | 第78-79页 |
·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的酶水解效果 | 第79-83页 |
·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葡萄糖得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木糖得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纤维二糖生成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83-84页 |
·添加木聚糖酶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84-85页 |
·表面活性剂 Tween-80 对绿液预处理麦秆酶水解的影响 | 第85-86页 |
·自产纤维素酶优化前后的酶水解历程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详细摘要 | 第97-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