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以安塞县坪桥镇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绿色产品认证和FSC国际森林认证 | 第11-12页 |
·ECOCERT国际生态认证中心 | 第12-13页 |
·俄罗斯的生态认证 | 第13页 |
·适地适树原则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生态认证概述 | 第16-21页 |
·生态认证概念 | 第16页 |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系统中的圈层结构理论 | 第16-17页 |
·生态认证是针对西北生态功能区的专有认证形式 | 第17页 |
·生态认证可行性分析 | 第17-21页 |
·理论可行性 | 第17-19页 |
·技术可行性 | 第19页 |
·时机可行性 | 第19-21页 |
第3章 生态认证操作办法 | 第21-37页 |
·进行生态认证的检测实验室名单及植被种类 | 第21页 |
·生态认证指标确定 | 第21-31页 |
·指标确定原则 | 第21-22页 |
·指标选取 | 第22-27页 |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7-31页 |
·生态认证地区划分 | 第31-34页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 | 第32页 |
·塔克拉玛干—毛乌素干旱荒漠治理区 | 第32-33页 |
·三江源草场退化治理区 | 第33页 |
·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泥石流治理区 | 第33-34页 |
·植被生态性能评级的规定 | 第34-35页 |
·生态认证有效期 | 第35页 |
·建立各生态功能区植被最佳组合 | 第35页 |
·建立植被生态认证等级数据库系统 | 第35-36页 |
·生态认证流程设计 | 第36-37页 |
第4章 安塞县坪桥镇生态认证实践 | 第37-50页 |
·认证区生态状况 | 第37-38页 |
·安塞县林业状况 | 第37-38页 |
·坪桥镇概况 | 第38页 |
·目前现行有关做法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政策问题 | 第38页 |
·德援项目问题 | 第38-39页 |
·大棚菜建设问题 | 第39页 |
·选取的生态认证植被种类及对其具体情况的调查结果 | 第39-45页 |
·退耕林 | 第39-40页 |
·农作物 | 第40-42页 |
·经济林 | 第42-43页 |
·大棚菜 | 第43-44页 |
·草本 | 第44-45页 |
·生态认证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计算过程 | 第45-48页 |
·计算结果 | 第48页 |
·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