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交错桁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交错桁架结构抗震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交错桁架拟动力试验研究 | 第17-40页 |
·引言 | 第17页 |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试验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17-21页 |
·模型初步设计 | 第17-18页 |
·模型概况 | 第18-19页 |
·材性试验 | 第19-21页 |
·基础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概况 | 第21-25页 |
·加载方案及装置 | 第21-23页 |
·测点的布置 | 第23-25页 |
·地震波的选取及加载程序 | 第25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38页 |
·自振频率和阻尼比 | 第26-27页 |
·破坏过程及变形分析 | 第27页 |
·结构响应 | 第27-38页 |
·位移和基底剪力响应 | 第28-32页 |
·加速度响应和动力放大系数β | 第32-36页 |
·滞回曲线和刚度退化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改进能力谱方法 | 第40-69页 |
·引言 | 第40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及其在SAP 中的应用 | 第40-48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简介 | 第40-42页 |
·侧向荷载分布模式综述 | 第42-43页 |
·抗震性能评估——能力谱方法(ATC-40) | 第43-46页 |
·SAP 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6-48页 |
·分析步骤 | 第46-47页 |
·塑性铰 | 第47-48页 |
·荷载施加及控制 | 第48页 |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8-56页 |
·原理及假设 | 第49-51页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 | 第51-54页 |
·模态选择及组合规则 | 第54-55页 |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步骤 | 第55-56页 |
·改进的模态能力谱方法 | 第56-61页 |
·多模态下结构能力谱的建立 | 第56-57页 |
·结构的弹塑性需求谱 | 第57-61页 |
·改进的能力谱法的步骤 | 第61页 |
·交错桁架拟动力试验模型分析 | 第61-67页 |
·计算过程 | 第62-65页 |
·结果比较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高层钢结构交错桁架抗震性能分析及设计 | 第69-100页 |
·引言 | 第69页 |
·高层钢结构交错桁架算例基于位移的抗震试设计 | 第69-77页 |
·性能水准的建立 | 第69-70页 |
·各阶振型下结构目标侧移曲线及地震作用计算 | 第70-72页 |
·典型算例试设计 | 第72-77页 |
·高层钢结构交错桁架抗震性能分析 | 第77-96页 |
·高宽比的影响 | 第77-82页 |
·构件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82-87页 |
·地震烈度的影响 | 第87-90页 |
·桁架高跨比的影响 | 第90-93页 |
·空腹节间距的影响 | 第93-96页 |
·结构影响系数及相关构件设计 | 第96-98页 |
·抗震性能评估及设计条文建议 | 第98-10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