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论文选题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0-29页 |
| ·自然条件 | 第20-24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 ·气候资源 | 第21页 |
| ·土壤类型 | 第21-22页 |
| ·地貌类型 | 第22-23页 |
| ·水资源 | 第23页 |
| ·生物资源 | 第23-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 ·人口和劳动力 | 第24页 |
| ·经济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 ·教育状况 | 第25页 |
| ·科技文化 | 第25-26页 |
| ·卫生医疗 | 第26页 |
| ·通讯情况 | 第26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6-29页 |
| 4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29-47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资料来源 | 第29页 |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研究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数量变化分析 | 第31-39页 |
| ·农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第33-36页 |
| ·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 ·未利用地数量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 ·研究区土地利用量化指标分析 | 第39-42页 |
|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第39-41页 |
|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 ·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实际情况变化分析 | 第42-46页 |
| ·建设用地变化合理性分析 | 第43-46页 |
| ·1996—2005 年经济发展指标与建设用地对比分析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5 研究区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第47-65页 |
| ·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 ·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48页 |
| ·对标准化阵Z 求相关系数矩阵 | 第48页 |
| ·解样本相关矩阵R 的特征方程 | 第48-49页 |
|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 第49页 |
| ·对m 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 第49页 |
| ·研究区驱动因素体系建立 | 第49-51页 |
| ·驱动因素定性选择 | 第49-50页 |
| ·驱动因素变量指标的提取 | 第50-51页 |
| ·研究区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51-57页 |
|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驱动因子 | 第51-57页 |
| ·研究区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57-61页 |
| ·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57-60页 |
| ·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60-61页 |
| ·社会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61-65页 |
| ·人口变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61-62页 |
| ·工农业生产值增长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62-64页 |
| ·土地政策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64-65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讨论 | 第65-6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