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效率违约理论的发展轨迹 | 第9-16页 |
一、效率违约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二、效率违约的发展轨迹 | 第10-16页 |
(一) 孕育效率违约的现实土壤 | 第10-12页 |
(二) 效率违约的理论基奠 | 第12-16页 |
第二部分 效率违约的构成、分类及其救济 | 第16-24页 |
一、效率违约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二、效率违约的分类及评价 | 第17-21页 |
(一) 意外收获的效率违约与意外损失的效率违约 | 第17页 |
(二) 转售型效率违约、减损型效率违约、缓和型效率违约 | 第17-21页 |
三、效率违约救济 | 第21-24页 |
(一)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 | 第21页 |
(二) 完全赔偿原则 | 第21-22页 |
(三) 可预见性原则 | 第22页 |
(四) 减轻损害赔偿义务 | 第22-23页 |
(五) 损害证明要有确实性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效率违约的正当性 | 第24-30页 |
一、效率违约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 违约无道德谴责性 | 第24-25页 |
(二) 与惩罚性相比违约责任重在补偿 | 第25-27页 |
二、效率违约的价值基础 | 第27-30页 |
(一) 效率 | 第27-28页 |
(二) 效率违约与自由 | 第28页 |
(三) 效率违约与公平 | 第28页 |
(四) 效率违约与诚实信用 | 第28-30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合同法对效率违约的借鉴 | 第30-34页 |
一、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的定位 | 第30-31页 |
二、缓和型效率违约和减损型效率违约 | 第31页 |
三、对“一物二卖”即转售型效率违约的思考 | 第31-33页 |
四、增设接受履行方提出预告效率违约的救济条款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