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川楝素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川楝素杀虫作用研究进展第11-13页
   ·农药仪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13-14页
     ·色质联用(GC/LC-MS )技术第13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技术第13-14页
     ·毛细管电泳(CE)技术第14页
     ·直接光谱分析技术第14页
   ·农药生物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14-16页
     ·酶抑制法第15页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第15页
     ·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 , IA)第15-16页
   ·小分子免疫分析技术第16-27页
     ·小分子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小分子免疫分析的主要类型第17-19页
     ·农药小分子酶免疫分析研究方法第19-23页
       ·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第19-20页
       ·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第20-21页
       ·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第21-22页
       ·抗原或抗体的标记第22-23页
     ·农药免疫分析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第24-25页
     ·农药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新进展第25-27页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第27-2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川楝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第29-40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试剂材料第29-30页
     ·试验仪器第30页
     ·试剂和材料准备第30-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半抗原的合成第31页
       ·人工抗原的制备第31-32页
     ·川楝素半抗原分子结构的鉴定第32-33页
     ·川楝素人工抗原的鉴定第33页
     ·川楝素人工抗原浓度的计算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川楝素半抗原的分子结构鉴定第34-35页
       ·产物TS 的结构鉴定第34页
       ·产物TG 的结构鉴定第34-35页
     ·川楝素人工抗原的鉴定第35-38页
       ·紫外光谱扫描法鉴定川楝素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第35-36页
       ·红外扫描法鉴定川楝素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第36-38页
     ·川楝素人工抗原浓度的计算第38页
   ·讨论第38-40页
     ·半抗原的合理设计是获得高质量抗体的前提第38页
     ·完全抗原的合理设计对提高抗体特异性有重要意义第38-39页
     ·完全抗原的鉴定方法应结合目标分子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第39-40页
第三章 川楝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第40-48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试剂耗材第40-41页
     ·试验动物第41页
     ·试验仪器第41页
     ·试剂的配制第41-42页
     ·免疫原的乳化第42页
     ·免疫动物第42页
     ·血液采集及抗血清的分离第42页
     ·抗体的鉴定第42-44页
       ·抗血清的筛选第42-43页
       ·川楝素与抗体的亲和反应能力检测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抗血清的筛选结果第44-45页
     ·川楝素与抗体的亲和反应能力检测第45-46页
   ·讨论第46-48页
     ·免疫方案的合理制定对抗体的成功制备有重要影响第46-47页
     ·抗体的检测鉴定应选用不同方法进行联合确证第47-48页
第四章 川楝素间接竞争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8-61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试剂耗材第48-49页
     ·供试样品第49页
     ·试验仪器第49页
     ·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步骤第49-50页
     ·IC-ELISA 分析条件的优化第50页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确定第50页
       ·抗体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确定第50页
       ·有机溶剂的筛选第50页
       ·甲醇添加量的的确定第50页
       ·包被原的筛选第50页
     ·川楝素IC-ELISA 检测灵敏度的测定第50-51页
     ·样品添加回收试验及方法验证第51页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51页
       ·测定方法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第51-52页
     ·抗体及包被原工作浓度第52-53页
     ·有机溶剂筛选结果第53-54页
     ·甲醇含量的确定第54页
     ·包被原的筛选结果第54-55页
     ·川楝素 IC-ELISA 标准曲线第55-58页
     ·样品中川楝素的添加回收结果第58页
   ·讨论第58-61页
     ·反应介质的性状对目标小分子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有重要影响第58-59页
     ·ELISA 操作的标准化有助于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第59页
     ·选择适宜的包被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 IC-ELISA 的检测灵敏度第59页
     ·ELISA 法较 HPLC 法更适合进行川楝素的痕量分析第59-61页
第五章 总 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及栽培百合3种病毒病发生的研究
下一篇:冬青卫矛内生真菌筛选及其代谢产物的农药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