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第11-12页 |
·评论 | 第12页 |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和个人贡献 | 第13-15页 |
2 货币政策证券市场渠道传导的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途径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货币政策传导到证券市场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7页 |
·货币政策通过证券市场向实体经济传递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率的决定因素 | 第23-25页 |
·外部环境和传导的上游环节因素 | 第23-24页 |
·证券市场本身和传导的客体因素 | 第24-25页 |
3 我国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传导途径第一环节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25-34页 |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 | 第25-29页 |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及金融结构的变化 | 第25-28页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 | 第28-29页 |
·该环节的实证检验 | 第29-33页 |
·指标与数据说明 | 第29-31页 |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1-32页 |
·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 | 第32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2-33页 |
·实证小结 | 第33-34页 |
4 我国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传导途径第二环节效率的分区域实证检验 | 第34-46页 |
·该环节东中西部区域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34-36页 |
·上海市、山东省和陕西省证券市场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 | 第36-40页 |
·指标与数据说明 | 第36页 |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6-37页 |
·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39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9-40页 |
·我国上海市、山东省和陕西省证券市场投资效应的比较分析 | 第40-44页 |
·指标与数据说明 | 第40-41页 |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1页 |
·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 | 第41-43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3-44页 |
·实证小结 | 第44-46页 |
5 我国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低效的成因分析 | 第46-52页 |
·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 | 第46-48页 |
·证券市场内部结构性缺陷 | 第46-47页 |
·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47-48页 |
·证券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8页 |
·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发展不平衡 | 第48-50页 |
·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失衡 | 第49页 |
·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间相互脱节 | 第49-50页 |
·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 | 第50-51页 |
·股市投机心理盛行,具有资金市、政策市的明显特征 | 第50页 |
·资源配置错误,真实投资收益率与资本收益率不对称 | 第50-51页 |
·证券市场规模小 | 第51-52页 |
6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52-58页 |
·推进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 | 第52-53页 |
·重新定位证券市场功能 | 第52页 |
·完善规范上市公司 | 第52-53页 |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证券监管体系 | 第53页 |
·改革公司上市制度和股票发行制度 | 第53页 |
·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53页 |
·协调发展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 | 第53-55页 |
·疏通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渠道 | 第54页 |
·培育壮大货币市场交易主体 | 第54页 |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54-55页 |
·扩大证券市场规模 | 第55页 |
·扩大投资者规模,包括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 第55页 |
·扩大市值规模,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 第55页 |
·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 | 第55-58页 |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55-56页 |
·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 第56页 |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 第56-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外文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本人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