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个案透视我国专利权无效程序运行现状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案例1:“漫长”之诉——施耐德诉正泰专利侵权案 | 第12-15页 |
一、案情及主要判决 | 第12-14页 |
二、案件评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案例2:“越权”之判——爱吉科诉专利复审委专利无效案 | 第15-20页 |
一、案情及主要判决 | 第15-17页 |
二、案件评析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专利权无效程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程序低效率与行政司法资源浪费 | 第20-22页 |
一、程序的低效率 | 第20-21页 |
二、权力冲突与行政司法资源的浪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纯行政诉讼模式下的角色错位 | 第22-23页 |
一、专利复审委在诉讼中的被告身份尴尬 | 第22-23页 |
二、不利于真正的案件利害关系人维护权利 | 第23页 |
第三节 专利无效案件的庭审分工矛盾与冲突 | 第23-26页 |
一、缺乏可操作性与确定性造成立案混乱 | 第24-25页 |
二、执法判案的不统一有损司法权威 | 第25-26页 |
第四节 专利无效与专利侵权的交叉分离 | 第26-28页 |
一、管辖的分离 | 第26-27页 |
二、没有终审法院造成案件审理结果的冲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专利权无效程序的法理性质分析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专利无效客体的性质界定 | 第28-34页 |
一、专利权的性质特征 | 第28-32页 |
二、专利权的私权本质与知识产品公共属性的冲突平衡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专利权与公权的关系及其私权本质的再认识 | 第34-38页 |
一、专利法之私法公法化假象 | 第34-35页 |
二、专利权之私权公权化假象 | 第35-37页 |
三、专利权是自然权利还是法定权利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专利无效宣告审查与专利无效诉讼的性质 | 第38-40页 |
一、专利无效宣告审查程序的性质 | 第38-39页 |
二、专利无效诉讼的性质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外国相关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外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介绍 | 第40-48页 |
一、德国 | 第40-41页 |
二、法国 | 第41-43页 |
三、美国 | 第43-46页 |
四、日本 | 第46-48页 |
五、韩国 | 第48页 |
第二节 对我国专利无效程序改革的启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我国专利权无效程序的改革建议 | 第50-58页 |
第一节 以私权救济与制衡为导向 | 第50-54页 |
一、专利无效争议采用民事诉讼模式,行政机关不作被告 | 第50-51页 |
二、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减少专利无效争议的审级 | 第51-52页 |
三、专利无效与侵权诉讼的一体化处理 | 第52-53页 |
四、审判机构的统一与专业化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以公共利益为平衡 | 第54-56页 |
一、允许无效宣告请求人匿名 | 第54页 |
二、现有技术抗辩的替代选择 | 第54-56页 |
三、建立公益无效请求人制度 | 第56页 |
四、无效诉讼中专利行政机关作为第三人的介入 | 第56页 |
第三节 解决方案 | 第56-58页 |
一、设立专利法院 | 第57-58页 |
二、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 | 第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