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地方政治论文--台湾省论文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发展:法制与实践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目的第14-15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15-20页
  一、国外学者的论著第15-16页
  二、台湾方面的文献第16-18页
  三、大陆方面的文献第18-2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分析技术第20页
  二、研究途径第20-22页
  三、基本方法第22页
 第四节 公民投票的定义与类型第22-25页
  一、公民投票的定义第22-23页
  二、公民投票的类型第23-25页
 第五节 文章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政策文化的分析视角第27-44页
 第一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公民投票"问题上的价值理念第28-37页
  一、民进党"公民投票"主张的变迁第28-33页
  二、国民党"公民投票"主张的变迁第33-37页
 第二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第37-40页
  一、民进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第37-39页
  二、国民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第39-40页
 第三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第40-43页
  一、民进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第40-42页
  二、国民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第42-43页
 第四节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在法制层面的发展第44-96页
 第一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七次"修宪"的互动——"中华民国宪法"对创制复决或"公民投票"规定的变迁第44-72页
  一、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一次"修宪"中的互动第45-49页
  二、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二次"修宪"中的互动第49-53页
  三、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三次"修宪"中的互动第53-55页
  四、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四次"修宪"中的互动第55-58页
  五、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五次"修宪"中的互动第58-61页
  六、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六次"修宪"中的互动第61-63页
  七、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七次"修宪"中的互动第63-66页
  八、小结第66-72页
 第二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在"立法院"围绕"公投立法"的互动——"公民投票法"的出炉第72-96页
  一、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的第一轮博弈第73-77页
  二、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的第二轮博弈第77-78页
  三、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法草案"的讨论与争议第78-87页
  四、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互动的结果第87-91页
  五、小结第91-96页
第四章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第96-114页
 第一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2004年"防御性公投"的互动第96-103页
  一、民进党操作"防御性公投"的原因第97-98页
  二、国、民两党对"防御性公投"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争议第98-101页
  三、国、民两党的互动结果第101-103页
 第二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2008年全台性"公投"的互动第103-110页
  一、民进党推动"入联公投"的原因第103-104页
  二、国民党的策略选择第104-105页
  三、国、民两党的互动内容第105-108页
  四、国、民两党的互动结果第108-110页
 第三节 小结第110-114页
  一、对国、民两党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的博弈分析第110-111页
  二、国、民两党在互动中对资源的运用第111-112页
  三、对全台性"公投"结果的分析第112-114页
第五章 结论第114-122页
 一、对台湾"公民投票"发展的评价第114-117页
 二、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民投票"的互动特点第117-118页
 三、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的可能操作方向第118-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省和谐社会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