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现代传媒社会功能的一般解读 | 第12-17页 |
(一) 现代传媒的实质要义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中介 | 第12-14页 |
1. 媒介是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中介 | 第12-13页 |
2. 传媒的实质要义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中介 | 第13-14页 |
(二) 现代传媒社会功能的基础是信息传播 | 第14-15页 |
1. 三种颇具代表的传媒功能见解 | 第14页 |
2. 传媒社会功能的基础是信息传播 | 第14-15页 |
(三) 现代传媒社会功能观的中外认知 | 第15-17页 |
1. 西方国家的传媒社会功能观 | 第15-16页 |
2. 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二、现代传媒社会功能的具体分析 | 第17-25页 |
(一) 社会协调功能:充分报道客观事实,协调社会良性运转 | 第17-18页 |
1. 公共资源是传媒社会协调功能的基石 | 第17-18页 |
2. 社会协调功能以充分报道客观事实为前提 | 第18页 |
(二) 环境守望功能:提供社会危机信息,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 第18-20页 |
1. 环境守望是传媒人的职业追求 | 第18-19页 |
2. 环境守望的核心是提供危机信息 | 第19-20页 |
3. 环境守望功能的保障:真实性、时效性及准确性 | 第20页 |
(三) 文化教育功能:传播现代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各层人士 | 第20-22页 |
1.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 第20-21页 |
2. 传媒的文化教育功能优势凸显 | 第21-22页 |
(四) 娱乐身心功能:深刻观照社会现实,缓解现代生活压力 | 第22-24页 |
1. 国内外传媒娱乐信息覆盖率 | 第22-23页 |
2. 娱乐信息是社会现实的深刻观照 | 第23-24页 |
(五) 广告推销功能:细化传媒经济功能,畅通社会信息渠道 | 第24-25页 |
1. 广告推销是细化了的传媒经济功能 | 第24页 |
2. 广告是广告主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渠道 | 第24-25页 |
三、现代传媒社会功能发挥的问题诊断 | 第25-36页 |
(一) 传统传媒环境守望功能缺失导致受众流失 | 第26-28页 |
1. “耳目喉舌”功能异化是该项功能缺失的根源 | 第26页 |
2. 多元化选择使受众分流成为可能 | 第26-27页 |
3. 信息时代呼唤传媒担负环境守望功能 | 第27-28页 |
(二) 传媒社会协调功能不足导致精英话语能量急剧衰减 | 第28-30页 |
1. 社会协调功能在个性化时代受到严峻挑战 | 第28-29页 |
2. 网络发展制约精英话语能量释放 | 第29-30页 |
3. 传统传媒仍是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主力 | 第30页 |
(三) 传媒商业利益至上侵蚀广告推销和娱乐身心功能 | 第30-33页 |
1. 传媒商业化侵蚀广告推销功能 | 第30-31页 |
2. 传媒商业化是对娱乐身心功能的异化 | 第31页 |
3. 异化了的传媒功能侵害公益性原则 | 第31-32页 |
4.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亟待传媒担负社会责任 | 第32-33页 |
(四) 人文主义关怀缺失弱化了传媒的文化教育功能 | 第33-36页 |
1. 人文主义关怀强调以人为本 | 第33页 |
2. 传媒日趋市场化和人文主义关怀缺失 | 第33-35页 |
3. 建构传媒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迫在眉睫 | 第35-36页 |
四、现代传媒功能的时代拓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 第36-49页 |
(一) 社会协调与环境守望功能拓展之公共话语平台 | 第36-39页 |
1. 自由平等是公共话语平台的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2. 客观公正是公共话语平台的重要保障 | 第38-39页 |
(二) 社会协调功能拓展之公共关系服务 | 第39-42页 |
1. 传媒是公关取得实效的必要载体 | 第39-40页 |
2. 传媒具有强大的公共关系服务功能 | 第40-41页 |
3. 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传媒担负公共关系服务功能 | 第41-42页 |
(三) 文化教育功能拓展之公众交往理性 | 第42-45页 |
1. 公众交往理性的重建依附于现代传媒 | 第42-43页 |
2. 传媒与受众的互动是公众交往理性实现的重要途径 | 第43页 |
3. 公众交往理性功能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4. 和谐共处、交往理性是公众交往理性功能的发展方向 | 第44-45页 |
(四) 广告推销与娱乐身心功能拓展之公益传播服务 | 第45-49页 |
1. 传媒作为“社会公器”,公益传播服务功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 第46页 |
2. 传媒承担公益传播服务功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 第46-47页 |
3. 传播生态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服务功能的实现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