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干旱区典型绿洲空间热环境遥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研究目的第8页
     ·研究意义第8-10页
   ·绿洲空间热环境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基于遥感的绿洲热环境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4-25页
   ·研究区的选择第14-19页
   ·研究区概况第19-25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36页
   ·引言第25-26页
   ·研究资料与野外考察第26-33页
     ·影像统计资料第26页
     ·野外考察过程第26-33页
   ·研究条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研究条件第33-3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4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4-36页
第四章 遥感数据预处理及温度反演第36-60页
   ·遥感数据选择与介绍第36-39页
   ·遥感影像校正第39-44页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第39-44页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第44页
   ·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第44-52页
     ·地表温度的反演原理第44-45页
     ·基于TM/ETM+的温度反演算法概述第45-48页
     ·研究区地表亮度温度的计算第48-49页
     ·研究区地表比辐射率的计算第49-50页
     ·研究区地表真实温度的计算及精度验证第50-52页
   ·研究区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第52-59页
     ·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介绍第52-55页
     ·研究区遥感数据分类系统的确定第55页
     ·研究区遥感数据分类过程第55-57页
     ·分类结果精度验证第57-59页
   ·本章总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绿洲空间热环境特征分析第60-74页
   ·绿洲空间热环境的分布特征研究第60-72页
     ·于田绿洲的平均温度分布特征研究第60-64页
     ·于田绿洲温度剖面研究第64-66页
     ·于田绿洲地表温度空间变异性研究第66-70页
     ·克里雅河下游河段温度场趋势分析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热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4-95页
   ·土地利用类型对绿洲温度场的影响第74-82页
   ·廊道效应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第82-89页
     ·绿洲内部廊道结构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第83-87页
     ·河流廊道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第87-89页
   ·植被盖度与绿洲温度场的关系研究第89-94页
     ·植被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及植被盖度与温度的关系第90-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结论第95-96页
   ·不足与展望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附录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生态退化驱动力分析
下一篇:化学镀镍废液的资源回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