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导联线的12导心电信号处理系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概述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心电图基本知识简介 | 第11-16页 |
| ·心电图简介 | 第11-13页 |
| ·心电导联简介 | 第13-16页 |
| ·导联的定义和分类 | 第13-14页 |
| ·十二导联说明 | 第14-16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设计 | 第17-25页 |
|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 | 第17-20页 |
| ·简介 | 第17页 |
|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结构 | 第17-18页 |
| ·工作原理 | 第18页 |
|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的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的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 ·数字化心电导联线软件设计 | 第20-23页 |
| ·整体设计流程图 | 第20页 |
| ·信号采集与AD转换 | 第20-22页 |
| ·原理 | 第20-21页 |
| ·实现方法 | 第21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21-22页 |
| ·DMA方式 | 第22页 |
| ·实现方法 | 第22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22页 |
| ·I~2C方式发送数据 | 第22-23页 |
| ·实现原理和方法 | 第22-23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心电信号滤波处理 | 第25-39页 |
| ·心电信号常见噪声类型 | 第25-27页 |
| ·50Hz工频干扰 | 第25-26页 |
| ·肌电干扰 | 第26页 |
| ·基线漂移 | 第26-27页 |
| ·心电信号滤波方法 | 第27-30页 |
| ·滤波方法回顾和比较 | 第27-30页 |
| ·硬件方法 | 第27-28页 |
| ·软件方法 | 第28-30页 |
| ·小波变换概述 | 第30-33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0-31页 |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31页 |
| ·多尺度分析和二尺度方程 | 第31-32页 |
| ·分析与重建 | 第32-33页 |
| ·利用小波变换实现滤波 | 第33-37页 |
| ·滤波原理 | 第33-34页 |
| ·双正交样条小波滤波器 | 第34-35页 |
| ·滤波算法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心电信号波形检测 | 第39-49页 |
| ·QRS检测方法的回顾和比较 | 第39-42页 |
| ·硬件电路检测方法 | 第39页 |
| ·软件检测方法 | 第39-42页 |
| ·基于信号处理的QRS波检测 | 第40-41页 |
| ·基于图像识别的QRS检测 | 第41-42页 |
| ·利用小波变换检测QRS波 | 第42-48页 |
| ·检测原理 | 第42-46页 |
| ·小波变换的奇异点和信号变化剧烈处之间的联系 | 第42-43页 |
| ·QRS波的检测原理 | 第43-45页 |
| ·R波复检策略 | 第45-46页 |
| ·R波的检测方法 | 第46-47页 |
| ·QRS波起点终点检测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心律失常诊断 | 第49-53页 |
| ·心律失常简介 | 第49-50页 |
| ·窦性心律失常 | 第49页 |
| ·异位心律及异位搏动 | 第49-50页 |
| ·激动传导失常 | 第50页 |
| ·心律失常辨别准则和算法 | 第50-52页 |
| ·判别原理 | 第50-51页 |
| ·判别算法 | 第51页 |
| ·判别准则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