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3-20页
  一、选题背景第13-20页
  二、选题意义第20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一、研究思路第20-21页
  二、研究主要内容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第23-24页
  一、重点难点第23页
  二、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二章 基于研究内容的文献述评第24-32页
 第一节 能力理论简要述评:从研究对象到研究传统第24-27页
  一、森的能力理论第24-25页
  二、企业能力理论第25页
  三、林毅夫的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第25页
  四、王绍光、胡鞍钢的国家能力理论第25-27页
 第二节 区域功能理论简要述评:从空间价值到空间功能第27-29页
  一、区域要素理论:空间经济价值理论的发展第27-28页
  二、主体功能区理论:空间生态价值的凸显第28-29页
 第三节 关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简要述评第29-30页
  一、把企业能力视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核心的研究第30页
  二、强调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生的研究第30页
  三、强调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研究第30页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第32-44页
 第一节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实现基础第32-37页
  一、前提假设的提出第32-33页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界定:基于区位租理论和空间功能分工的认识第33-34页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现基础:研究路线构建第34-37页
 第二节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理的模型构建第37-43页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的内生路径:资源—分工—能力第37-39页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的外生路径:资源—功能—分工—能力第39-41页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理模型建构第41-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路径第44-78页
 第一节 基于"能力缺口"认识的西部价值重构路径第44-50页
  一、西部空间价值的再认识:基于西部大开发的阐释性评价第44-46页
  二、"能力缺口"的提出:基于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分析框架第46-48页
  三、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重构思路:基于"能力缺口"的认识第48-50页
 第二节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在生成路径第50-63页
  一、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起点: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发展第50-57页
  二、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要点:企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第57-59页
  三、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在成长路径的重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嬗变第59-63页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外在生成路径第63-75页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功能分区思想的形成: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的前提条件第64-68页
  二、基于"能力缺口"认识的激励机制: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的基础和动力第68-74页
  三、中央政府的主导与参与: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外在生成路径的切实保障第74-75页
 小结第75-78页
第五章 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第78-105页
 第一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8-94页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78-79页
  二、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第79-94页
 第二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探讨第94-96页
  一、评价的目的决定着评价的方法第94-95页
  二、具体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第95-96页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以张掖市为例第96-104页
  一、张掖市区域发展的新导向:生态立市第96页
  二、评价过程和结果第96-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第105-112页
 第一节 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第105-106页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第106-107页
 第三节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政策建议: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第107-110页
  一、加强与区域协调、功能分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第108页
  二、推动资源税改革第108-109页
  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第109页
  四、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职能第109页
  五、建立与区域差异相适应的财税体制第109-110页
  六、加强西部基础保障工作第110页
 小结第110-112页
主要结论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