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人造石及其他胶凝材料论文--石灰及其制品论文

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的研制及其干燥与燃烧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主要符号表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型煤技术概论第14-22页
     ·型煤的定义与分类第14页
     ·型煤的优点第14-15页
     ·型煤的成型方法第15-16页
     ·型煤成型机理假说第16-18页
     ·型煤成型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国内外型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状况第19-21页
     ·我国型煤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石灰立窑型煤代焦的背景第22-26页
     ·混料式机械化石灰立窑及生产第22-23页
     ·石灰立窑型煤代焦新课题第23-24页
     ·石灰立窑型煤代焦的可行性分析第24-26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6-27页
     ·研究意义第26-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的试验研究第28-54页
   ·试验考核指标的确定第28-30页
   ·试验程序及测试方法第30-32页
     ·试验程序第30-31页
     ·测试方法第31-32页
   ·试验原料煤的筛选第32-33页
   ·代焦型煤粘结剂的筛选第33-36页
     ·筛选原则第33-34页
     ·常用型煤粘结剂及特点分析第34-35页
     ·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粘结剂初步筛选第35-36页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36-40页
     ·正交试验法第36-37页
     ·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法第37-38页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第38-40页
   ·代焦型煤多指标正交试验第40-48页
     ·正交试验表的设计第40-41页
     ·型煤试样的制备第41页
     ·实验研究用仪器、设备第41页
     ·正交试验测试结果与综合处理第41-45页
     ·综合加权评分结果的直观分析第45-46页
     ·综合加权评分结果的方差分析第46页
     ·正交试验最优结果与检验第46-48页
   ·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粘结剂的作用特性分析第48-52页
     ·效应曲线图第48-49页
     ·代焦型煤粘结剂的作用机理第49-51页
     ·最佳成型工艺参数分析第51-52页
     ·代焦型煤的防水性能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第54-74页
   ·代焦型煤的结构属性第54-55页
   ·代焦型煤孔隙率的实验测试第55-58页
     ·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55-57页
     ·测试仪器设备与试剂第57-58页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第58页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第58-64页
     ·实验目的第59页
     ·实验内容第59页
     ·实验方法、装置与过程第59-61页
     ·实验测量误差分析第61页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61-64页
   ·代焦型煤含水率对其冷态机械强度的影响第64-66页
     ·实验方案第64-65页
     ·实验步骤第65页
     ·代焦型煤冷态机械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第65-66页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第66-73页
     ·代焦型煤与干燥热介质的热质交换机理分析第67-70页
     ·对流干燥过程中代焦型煤内部的热质交换机理分析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第74-109页
   ·多孔介质热对流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概况第74-77页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的物理模型第77-78页
   ·研究方法第78-80页
   ·控制方程第80-84页
     ·基本假设第80-81页
     ·代焦型煤内两相流体的流动方程第81-83页
     ·质量守恒方程第83-84页
     ·能量守恒方程第84页
   ·型煤热对流干燥的一维干、湿区数学模型第84-89页
     ·湿区模型第85-87页
     ·干区模型第87-88页
     ·蒸发界面动态边界条件第88-89页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与求解方法第89-98页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第89-96页
     ·离散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第96-98页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数值模拟的实现第98-101页
     ·数学模型的各参数第98-100页
     ·型煤干燥模拟计算终止的判据第100-101页
     ·型煤热对流干燥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的编制第101页
   ·代焦型煤热对流干燥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01-107页
     ·模拟结果的验证与分析第101-104页
     ·型煤干燥过程影响因素分析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09-134页
   ·代焦型煤燃烧特性的研究方法第109-111页
   ·代焦型煤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第111-116页
     ·实验设备及内容第112-11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3页
     ·热解动力学参数求解第113-116页
   ·代焦型煤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第116-123页
     ·实验设备与内容第11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6-122页
     ·燃烧动力学参数第122-123页
   ·单颗粒代焦型煤燃烧速率的实验研究第123-129页
     ·燃烧温度对代焦型煤燃烧速率的影响第124-125页
     ·代焦型煤尺寸对其燃烧速率的影响第125-127页
     ·通风条件对代焦型煤燃烧速率的影响第127-128页
     ·单颗粒代焦型煤、焦炭和无烟块煤燃烧速率对比实验第128-129页
   ·代焦型煤在石灰立窑上的应用分析第129-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34-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业绩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真空热解液化制生物油及真空化学活化制活性炭研究
下一篇:超高温陶瓷B-C-Si-Zr-O部分体系相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