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项目来源 | 第8-9页 |
| ·隧道工程数值模拟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9-11页 |
| ·通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 第9-10页 |
| ·其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 第10-11页 |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不同隧道断面的荷载计算、稳定性判断及施工方法 | 第12-26页 |
| ·不同隧道断面的荷载计算 | 第12-17页 |
| ·圆形断面隧道围岩应力分布 | 第12-13页 |
| ·椭圆形断面隧道的次生应力 | 第13-16页 |
| ·矩形断面隧道应力分布 | 第16-17页 |
| ·拱形断面隧道围岩应力分布 | 第17页 |
| ·隧道稳定性判断 | 第17-20页 |
| ·不同围岩级别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开挖方法 | 第20-24页 |
| ·台阶法 | 第20-21页 |
| ·分部开挖留核心土法 | 第21-22页 |
| ·CD(中隔墙法) | 第22页 |
| ·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 | 第22-23页 |
| ·CRD(交叉中隔墙法) | 第23页 |
| ·几种施工方法比较 | 第23-24页 |
| ·各级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隧道动态施工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 第26-39页 |
| ·岩土材料的弹塑性分析 | 第27-31页 |
| ·岩土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 | 第27页 |
| ·屈服准则 | 第27-30页 |
| ·流动法则 | 第30-31页 |
| ·FLAC~(3D)的计算原理 | 第31-32页 |
| ·FLAC~(3D)中的本构模型 | 第32-38页 |
| ·Mohr-Coulomb模型 | 第32-34页 |
| ·节理化模型 | 第34-38页 |
| ·本章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浅埋、大跨度、偏压隧道施工力学动态数值模拟与施工方法比选 | 第39-77页 |
| ·Ⅴ级围岩数值分析模型概况 | 第39-63页 |
| ·Ⅴ级围岩上下台阶法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40-45页 |
| ·Ⅴ级围岩三台阶法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45-52页 |
| ·Ⅴ级围岩CD法(中隔墙法)开挖支护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52-63页 |
| ·Ⅴ级围岩各种施工方法的比较 | 第63页 |
| ·Ⅳ级、Ⅲ级围岩中隧道台阶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 | 第63-68页 |
| ·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 | 第63-65页 |
| ·Ⅲ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 | 第65-67页 |
| ·Ⅳ级、Ⅲ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地形偏压程度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68-73页 |
| ·不同偏压地段的数值模拟 | 第68-70页 |
| ·计算范围 | 第69页 |
| ·计算模型的简化 | 第69页 |
| ·计算力学参数 | 第69页 |
| ·计算工况 | 第69-70页 |
| ·不同偏压地段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 ·隧道拱顶沉降分析 | 第70页 |
| ·隧道周边收敛分析 | 第70-71页 |
| ·隧道初期支护弯矩分析 | 第71-72页 |
| ·隧道初期支护轴力分析 | 第72-73页 |
| ·应用举例 | 第73-75页 |
| ·本章结论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隧道动态施工的组织管理及注意事项 | 第77-92页 |
| ·隧道施工的动态组织管理 | 第77-83页 |
| ·系统的构成 | 第79页 |
| ·各子系统的建立 | 第79-81页 |
| ·信息获取方法 | 第81-82页 |
| ·分析、评价及决策方法 | 第82-83页 |
| ·隧道施工的量测与观察 | 第83-91页 |
| ·量测项目的选择 | 第83页 |
| ·管理体制及标准值的设定 | 第83-85页 |
| ·量测管理 | 第85-89页 |
| ·设计的修正 | 第89-91页 |
| ·本章结论 | 第91-9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