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引言 | 第7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2 理论计算依据 | 第11-18页 |
·薄壁板件的局部屈曲 | 第11-15页 |
·薄板的弹性局部屈曲应力 | 第11-12页 |
·屈曲后强度和有效设计宽度 | 第12-14页 |
·有效宽度b_e的计算 | 第14-15页 |
·关于板的弹塑性分析 | 第15-17页 |
·弹性分析 | 第15-16页 |
·弹塑性分析 | 第16-17页 |
·塑性分析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各国规范关于非均匀受压板件有效宽度计算的规定和比较 | 第18-29页 |
·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宽度的计算规定 | 第18-24页 |
·中国规范(GB50018-2002) | 第18-21页 |
·美国AISI96规范 | 第21-23页 |
·澳大利AS/NZS4600:2005规范 | 第23-24页 |
·中、美、澳规范对压型钢板腹板有效宽度计算的对比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压型钢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29-47页 |
·压型钢板有限元理论 | 第29-36页 |
·线弹性分析 | 第29页 |
·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29-35页 |
·材料非线性分析 | 第35-36页 |
·ANSYS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迭代方法的选取和使用 | 第36-37页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37-38页 |
·收敛准则 | 第38-39页 |
·ANSYS非线性分析过程 | 第39页 |
·ANSYS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9-45页 |
·基本假定 | 第40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生成 | 第40-41页 |
·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属性 | 第41-42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生成 | 第42页 |
·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加载方式 | 第43-45页 |
·ANSYS模型和试验结果比较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YXB76-226-678、YXB76-344-688压型钢板有限元分析 | 第47-60页 |
·材料属性及受力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YXB76-226-678、YXB76-344-688压型钢板材料属性 | 第47-48页 |
·YXB76-226-678、YXB76-344-688压型钢板受力模型 | 第48页 |
·YXB76-226-678压型钢板有限元分析 | 第48-50页 |
·YXB76-344-688压型钢板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由腹板应力曲线计算其有效宽度的方法及结果 | 第52-56页 |
·腹板有效宽度计算公式的提出 | 第56-59页 |
·公式推导 | 第56-57页 |
·算例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综述 | 第60页 |
·前景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