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糯玉米育种概要 | 第11-14页 |
·糯玉米在鲜食、饲料及工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目标及方法 | 第12-14页 |
·遗传标记及其应用 | 第14-18页 |
·遗传标记 | 第14-15页 |
·遗传标记的发展:从形态学标记到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6-18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8-25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 第18-21页 |
·影响MAS效率的因素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MAS应用的基础 | 第22-25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玉米材料 | 第26页 |
·SSR分子标记引物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糯玉米自交系流程设计 | 第27-28页 |
·前景选择方法 | 第28页 |
·背景选择方法 | 第28-29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选育过程 | 第30-33页 |
·杂交 | 第30页 |
·回交与选择 | 第30-31页 |
·测交组合产量鉴定 | 第31页 |
·优良自交系决选及其系谱 | 第31-33页 |
·BC1F1单株选择 | 第33-34页 |
·BC2F1家系的单株选择 | 第34-35页 |
·相对生产力的测定及验证 | 第35-38页 |
·测交组合的产量表现 | 第35页 |
·BC2F2家系的平均相对生产力 | 第35-36页 |
·中玉08与部分BC2F1家系测交组合的相对生产力 | 第36-37页 |
·入选的高产组合 | 第37-38页 |
·BC1F1和BC2F1的背景回复率与标记数目的关系 | 第38-40页 |
·BC1F1单株背景回复率与其相应BC2F1家系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 第40页 |
·BC2F1家系平均相对生产力与BC1F1单株及BC2F1家系背景回复率的关系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50页 |
·MAS回交后代群体中标记密度对轮回亲本背景回复率选择的影响 | 第42-44页 |
·背景回复率与近交衰退及测交组合产量表现 | 第44-45页 |
·以平均相对生产力作为产量一般配合力度量的合理性 | 第45-47页 |
·MAS效益 | 第47-48页 |
·尚待完成的工作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71页 |
附录1 玉米叶片总DNA提取 | 第58页 |
附录2 SSR标记分析反应程序 | 第58-59页 |
附录3 PAGE胶的制备、电泳及银染方法 | 第59-62页 |
附录4 组合鉴定结果总表 | 第62-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