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淡泊的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言第10-13页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第一章 淡泊审美的渊源与中国历代文人的淡泊风格第13-21页
 第一节 “澹兮其若海”与虚静、自然的和谐社会理想第13-15页
 第二节 “心斋”、“坐忘”与追求个体心灵自由第15-17页
 第三节 中国历代文人淡泊的风格第17-21页
第二章 淡泊的意境和意境中的淡泊第21-29页
 第一节 淡泊的意境——淡泊审美主体的主观被动性第21-23页
 第二节 意境中的淡泊——淡泊审美形成的文化客观性第23-25页
 第三节 审美主体在主客观的统一性中求真、求善、求美第25-29页
第三章 审美主体自觉追求的“大味必淡”的生命体验第29-38页
 第一节 审美主体“大味必淡”的人生理想第29-32页
 第二节 气定韵淡与和雅刚正第32-34页
 第三节 “上善若水”与“直歌其事”的人性美第34-36页
 第四节 禅境的心物统一观和儒学的“淡而不伤”第36-38页
第四章 淡泊审美的理性精神第38-47页
 第一节 淡泊审美的理性智慧第38-41页
 第二节 淡泊审美的自制理性第41-43页
 第三节 异文化间“共生共荣”的包容理性第43-47页
第五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新理性”与淡泊的关联研究第47-52页
 第一节 后现代“新理性”的现实需求第47-49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审美元素对“新理性”启蒙第49-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的困境与出路--以鄂西南来凤县枫香五村为例
下一篇: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