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课题创作背景、导演及其电影作品的概述 | 第8-12页 |
第一章 初始阶段——关于女性本能的“本质主义” | 第12-19页 |
一、坎皮恩的艺术背景和倾向影响 | 第12-13页 |
二、导演个人元素在创作中的直接介入 | 第13-15页 |
(一)创作者个人体验的映射 | 第13-14页 |
(二)本质主义的“理想女性”倾向 | 第14-15页 |
三、身体:痛苦和愉悦的战场 | 第15-18页 |
(一)《甜心》——快乐的身体和痛苦的灵魂 | 第16-17页 |
(二)《天使与我同桌》——受创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灵 | 第17-18页 |
四、女性:“他者”到“自我”的蜕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过渡阶段——不同时期女性主义创作观“碰撞中的融合” | 第19-27页 |
一、《钢琴课》的创作背景和“过渡”原因 | 第20-21页 |
二、两种女性主义创作观念的融合 | 第21-27页 |
(一)“对身体的迷恋”和“对身份的否定” | 第21-24页 |
(二)凝视主体的互换与窥视目光的弱化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实验阶段——多种女性主义表达方式的创作尝试 | 第27-32页 |
一、《贵妇画像》——女性“自我”的深层探索 | 第27-29页 |
二、《圣烟》——精神层面上的话语权 | 第29-30页 |
三、《裸体切割》——激进的女性主义表达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个性阶段——舍弃观念归属的自由表达 | 第32-35页 |
一、非“他者”的女性身份 | 第32-34页 |
二、抛弃“身体”和“欲望”的两性关系 | 第34页 |
三、舍弃外因矛盾的“二人世界”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简.坎皮恩的女性主义创作观对现代女性主义电影的启示 | 第35-41页 |
一、坎皮恩对比效应 | 第35-37页 |
二、冲破派系束缚的“个人属性” | 第37-40页 |
(一)无政治观点的女性主义实验电影类型 | 第38-39页 |
(二)主流元素的选择性注入 | 第39-40页 |
三、立足个人文化背景的创作优势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4页 |
参与创作的实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