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氧化亚铜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氧化亚铜概述 | 第10页 |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第10-13页 |
·固相法 | 第11页 |
·电解法 | 第11页 |
·液相法 | 第11-13页 |
·氧化亚铜的结构 | 第13页 |
·氧化亚铜的性质及应用 | 第13-15页 |
·海洋防污涂料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4页 |
·NTC 热敏电阻上的应用 | 第14页 |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纳米碳纤维概述 | 第15页 |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基种法 | 第15-16页 |
·喷淋法 | 第16页 |
·浮游催化法 | 第16页 |
·纳米碳纤维的微观形貌及结构 | 第16-18页 |
·纳米碳纤维的形貌 | 第16-17页 |
·纳米碳纤维的结构 | 第17-18页 |
·纳米碳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第18-20页 |
·纳米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应用 | 第18-19页 |
·纳米碳纤维的电学性能与应用 | 第19页 |
·纳米碳纤维的热学性能与应用 | 第19页 |
·纳米碳纤维的电磁性能与应用 | 第19-20页 |
·纳米碳纤维的储氢性能与应用 | 第20页 |
·新型的催化剂载体 | 第20页 |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液相合成氧化亚铜微晶 | 第25-44页 |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25-26页 |
·分析表征 | 第26-27页 |
·液相合成氧化亚铜微晶 | 第27-42页 |
·球形Cu_2O 微晶的制备 | 第2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球形Cu_2O 微晶的XRD 分析 | 第27-28页 |
·球形Cu_2O 微晶的SEM 分析 | 第28页 |
·反应温度对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28-29页 |
·乙酸铜浓度对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29-30页 |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0-31页 |
·立方体Cu_2O 微晶的制备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立方体Cu_2O 微晶的XRD 分析 | 第31页 |
·立方体Cu_2O 微晶的SEM 分析 | 第31-32页 |
·乙酸铜浓度对立方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还原剂浓度对立方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PEG 浓度对立方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4页 |
·八面体Cu_2O 微晶的制备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八面体Cu_2O 微晶的XRD 分析 | 第35页 |
·八面体Cu_2O 微晶的SEM 分析 | 第35-36页 |
·NaOH 浓度对八面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乙酸铜浓度对八面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7页 |
·还原剂浓度对八面体Cu_2O 微晶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片状CuO 微晶的制备 | 第3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片状CuO 的XRD 分析 | 第38-39页 |
·片状CuO 微晶的SEM 分析 | 第39-40页 |
·花形Cu_2O 微晶的制备 | 第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花形Cu_2O 微晶的XRD 分析 | 第40-41页 |
·花形Cu_2O 微晶的SEM 分析 | 第41-42页 |
·氧化亚铜微晶形成机理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催化乙炔聚合纳米碳纤维 | 第44-67页 |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 | 第44页 |
·纳米碳纤维的表征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65页 |
·片状氧化铜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45-48页 |
·立方体氧化亚铜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48-51页 |
·氧化亚铜纳米粒子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51-55页 |
·花形氧化亚铜微晶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55-58页 |
·八面体氧化亚铜微晶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58-61页 |
·立方体与棒状氧化亚铜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球形氧化亚铜微晶催化乙炔制备碳纤维的形貌分析 | 第63-65页 |
·纳米碳纤维生长机理的探讨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