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动态飞行器通信切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切换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切换技术研究 | 第16-28页 |
·切换技术概述 | 第16-20页 |
·切换的分类 | 第16-18页 |
·切换的原因 | 第18-19页 |
·切换的控制方式 | 第19页 |
·切换的过程 | 第19-20页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算法 | 第20-25页 |
·IS-95A 系统中的软切换方式 | 第20-22页 |
·CDMA2000 系统中的软切换方式 | 第22-23页 |
·WCDMA 系统中的软切换方式 | 第23-24页 |
·TD-SCDMA 系统中的软切换方式 | 第24-25页 |
·切换技术的性能评估 | 第25-27页 |
·研究切换的现实意义 | 第27-28页 |
第3章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与仿真总体设计 | 第28-34页 |
·任务描述 | 第28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总体设计 | 第28-32页 |
·高动态性设计 | 第28-29页 |
·高安全性设计 | 第29-30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概述 | 第30-32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仿真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仿真程序总体架构 | 第32页 |
·仿真程序成员组成 | 第32页 |
·仿真程序成员设计 | 第32页 |
·仿真程序软硬件环境 | 第32-33页 |
·实施方案 | 第33-34页 |
第4章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详细设计 | 第34-45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详细设计概述 | 第34-39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详细描述 | 第34-35页 |
·空间基站的算法描述 | 第35-36页 |
·接入终端的算法描述 | 第36-37页 |
·接入终端与空间基站切换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39页 |
·空间基站切换算法图 | 第39-41页 |
·脉波强度随时间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一个接入终端相对于一个空间基站的脉波强度变化 | 第41-42页 |
·一个接入终端相对于四个空间基站的脉波强度变化 | 第42-43页 |
·空间基站切换的状态图 | 第43-45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状态图 | 第43-44页 |
·空间基站状态图 | 第44页 |
·接入终端状态图 | 第44-45页 |
第5章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仿真系统设计 | 第45-66页 |
·仿真程序相关技术介绍 | 第45-47页 |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 第45页 |
·.NET 环境 | 第45-46页 |
·C#编程语言简介 | 第46页 |
·C#语言的优点 | 第46-47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仿真详细设计 | 第47-56页 |
·构建仿真模型 | 第48-52页 |
·仿真流程 | 第52-54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评估指标 | 第54-56页 |
·空间基站切换策略仿真程序的实现 | 第56-60页 |
·C#仿真程序的关键代码 | 第56-57页 |
·Matlab 仿真程序的关键代码 | 第57-60页 |
·C#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 第60-62页 |
·空间基站切换的程序运行界面 | 第60-61页 |
·空间基站的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 第61页 |
·接入终端的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 第61-62页 |
·MATLAB 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 第62-66页 |
·一个接入终端不同波束及天线与空间基站之间的切换 | 第62-63页 |
·一个接入终端与多个空间基站之间的切换 | 第63-64页 |
·多个接入终端与多个空间基站之间的切换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