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 ·甘蓝育种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 | 第10-11页 |
| ·甘蓝育种技术 | 第11-15页 |
| ·自交不亲和系(self-incompatibility SI)的研究与利用 | 第11-12页 |
| ·雄性不育系(male-sterility MS)的研究与利用 | 第12-14页 |
| ·生物技术在甘蓝育种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 ·CHA 及CHA 杂交种研究 | 第15-19页 |
| ·CHA 的中文名称 | 第15-16页 |
| ·CHA 类型和利用概况 | 第16-17页 |
| ·CHA 的特点 | 第17-18页 |
| ·CHA 处理时期及喷药次数 | 第18页 |
| ·CHA 喷施浓度和喷施剂量 | 第18-19页 |
| ·CHA 杀雄效果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CHA 对和花粉活力和育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 ·CHA 对植株育性的影响 | 第20页 |
| ·CHA 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0-21页 |
| ·CHA 对植株花器的影响 | 第21-22页 |
| ·CHA 对植株雌蕊及结实力的影响 | 第22页 |
| ·CHA 对杂交制种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 ·CHA 药效期 | 第23页 |
| ·CHA 的环境因素 | 第23页 |
| ·CHA 杀雄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 ·CHA 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 ·CHA 对氨基酸的影响 | 第24页 |
| ·CHA 对激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 ·CHA 对不育花粉的影响 | 第25-26页 |
| ·CHA 对不育花药的影响 | 第2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9页 |
| ·植株培育 | 第27页 |
| ·杀雄剂质量浓度设置与喷杀处理 | 第27页 |
| ·育性观察 | 第27页 |
| ·植株形态观察 | 第27页 |
| ·结实性测定 | 第27-28页 |
| ·不育植株花蕾酶活性测定 | 第28页 |
| ·细胞学观察 | 第28页 |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 ·GS-1 对甘蓝花朵雄蕊育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GS-1 对甘蓝植株生长势的影响 | 第30-32页 |
| ·GS-1 对甘蓝结实和杂交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GS-1 对甘蓝花蕾SOD、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GS-1 对甘蓝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 第33-34页 |
| ·GS-1 对甘蓝花药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39页 |
| ·GS-1 对甘蓝花朵雄蕊育性的影响 | 第36页 |
| ·GS-1 对甘蓝植株生长势的影响 | 第36页 |
| ·GS-1 对甘蓝结实力和杂交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GS-1 对甘蓝花蕾POD、S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 ·GS-1 对甘蓝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 第37-38页 |
| ·GS-1 对甘蓝花药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