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社会组织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一、国外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 第19-32页 |
第一节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19-22页 |
一、美国的非营利组织 | 第19页 |
二、英国的非营利组织 | 第19-20页 |
三、日本的非营利组织 | 第20-21页 |
四、德国的非营利组织 | 第21页 |
五、法国的非营利组织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 第22-27页 |
一、我国社会组织兴起的背景 | 第23-24页 |
二、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第三节 中外社会组织比较 | 第27-32页 |
一、历史因素的比较 | 第27-28页 |
二、行政因素的比较 | 第28-30页 |
三、社会因素的比较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青岛崂山社会组织发展状况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 | 第33-36页 |
一、发展速度与政府政策成高度相关性 | 第33-34页 |
二、基层政府干预社会组织发展的力度逐渐减弱 | 第34-35页 |
三、社会组织发展全面 | 第35-36页 |
四、综合实力比较弱小 | 第36页 |
第三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发展动因 | 第36-43页 |
一、崂山区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36-39页 |
二、青岛崂山社会组织发展动因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战略分析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44-46页 |
一、弥补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形成的服务不足和服务空白区域 | 第44-45页 |
二、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元化需求 | 第45页 |
三、为个人和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通道 | 第45页 |
四、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46-49页 |
一、资金供给不足 | 第46-47页 |
二、缺少高水平的专业人员 | 第47页 |
三、对政府存在路径依赖 | 第47-48页 |
四、组织自身体制不完善,服务效率没有预期高 | 第48页 |
五、背离非营利性及公共性准则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机会分析 | 第49-51页 |
一、社会组织的数量将会迅速扩张 | 第49-50页 |
二、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 | 第50页 |
三、汶川地震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 第50-51页 |
四、社会组织的国际化促进我国社会组织与国际接轨 | 第51页 |
第四节 崂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威胁分析 | 第51-54页 |
一、普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 第52页 |
二、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相对欠缺 | 第52-53页 |
三、规范社会组织运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53-54页 |
四、社会组织产权界定不明确 | 第54页 |
第五章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4-69页 |
第一节 发展环境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一、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的社会秩序理论 | 第55-56页 |
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改善的方向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政府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8-63页 |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 第59-60页 |
二、政府行为的转变方向 | 第60-61页 |
三、政府行为转变的具体建议 | 第61-63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自身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63-69页 |
一、加强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 第63-64页 |
二、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不断改善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 第64-65页 |
三、增强自律,建立和完善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结合的道德机制 | 第65-66页 |
四、创新机制,通过创新增加财源,扩大服务范围,增加社会影响力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
其它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