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祛痰化瘀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临床研究第10-19页
 1 诊断标准第10-13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10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0-11页
   ·试验病例标准第11-13页
 2 临床资料第13页
   ·病例来源及分组第13页
   ·病例资料第13页
 3 治疗方法第13-14页
 4 观察指标第14页
   ·安全性指标第14页
   ·疗效指标第14页
 5 统计学方法第14页
 6 疗效判定评准第14-15页
   ·临床疗效评定第14-15页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第15页
 7 结果第15-19页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变化比较第15页
   ·临床疗效第15页
   ·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15-16页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第16-17页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第17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O和SOD水平变化的比较第17-18页
   ·不良反应第18-19页
实验研究第19-25页
 实验一 祛痰化瘀胶囊对痰瘀型大鼠血液粘稠度及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的影响第19-21页
  1 材料第19页
   ·药物第19页
   ·动物第19页
  2 方法第19-20页
   ·药物配制第19页
   ·动物分组第19页
   ·痰瘀模型制备第19-20页
   ·血液粘稠度及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的测定第20页
  3 结果第20-21页
 实验二 祛痰化瘀胶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第2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页
   ·药物和动物第21页
   ·方法第21页
  2 结果第21-22页
 实验三 祛痰化瘀胶囊对大鼠毒理的实验研究第22-25页
讨论第25-39页
 1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痰瘀证的认识第25-28页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第25页
   ·痰瘀互结病机探讨第25-26页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与痰瘀相关性的研究第26-27页
   ·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机制的临床意义第27-28页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第28-29页
   ·缺血性中风与血脂代谢第28页
   ·缺血性中风与血液流变学第28-29页
   ·缺血性中风与氧自由基第29页
 3 祛痰化瘀胶囊组方原理探讨第29-32页
   ·治法探讨第29-30页
   ·单味药探析第30-32页
   ·方药分析第32页
 4 现代药理研究第32-36页
   ·单味药研究汇总第32-35页
   ·主方的研究第35-36页
 5 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第36-39页
   ·临床疗效分析第36-37页
   ·实验室结果分析第37-3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9页
致谢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逍遥二仙汤治疗乳腺癌相关性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