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思想者”形象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思想者形象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 第12-22页 |
(一) 思想者形象的内涵 | 第12-16页 |
1. 思想者的定义 | 第12-14页 |
2. 思想者产生的文学背景及雏形 | 第14-16页 |
(二) 思想者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 | 第16-22页 |
1. 19 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状况 | 第16-17页 |
2. 生活经历及创作历程 | 第17-20页 |
3. 思想的地位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第20-22页 |
二、思想者的分类及在各个层面体现的思想 | 第22-35页 |
(一) 宗教文化中的思想者 | 第22-27页 |
1. 善与恶的较量 | 第22-25页 |
2. 思想者身上体现的东正教文化 | 第25-27页 |
(二) 道德层面的思想者 | 第27-31页 |
1. 问题人物 | 第27-29页 |
2. 思想者身上的道德因素 | 第29-31页 |
(三) 哲学层面的思想者 | 第31-35页 |
1. 双重人格 | 第32-34页 |
2. 思想者身上体现的哲学思想 | 第34-35页 |
三、思想者的特征 | 第35-45页 |
(一) 思想者的性格特征 | 第36-40页 |
1. 思想者的无私性 | 第36-37页 |
2. 思想者的幻想性 | 第37-39页 |
3. 思想者的阴暗性 | 第39-40页 |
(二) 思想者的美学特征——思想者的悲剧性 | 第40-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