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绪论:重审与澄清 | 第14-26页 |
第一章 乌托邦的缘起:弗拉哈迪的生平形状 | 第26-42页 |
第一节 童年:情感世界的最初形成 | 第26-31页 |
第二节 电影:探险的延伸 | 第31-36页 |
第三节 人文背景:浪漫主义视野 | 第36-42页 |
第二章 寻找人类诗意的栖居之地:建构电影的乌托邦 | 第42-55页 |
第一节 遥远、封闭的空间形象 | 第42-46页 |
第二节 家庭模式:乌托邦社会的缩影 | 第46-50页 |
第三节 简化的人:纯真与爱的符号 | 第50-55页 |
第三章 构建诗意现实:弗拉哈迪电影的叙事修辞 | 第55-83页 |
第一节 简略叙事:戏剧动作与现实场景的缝合 | 第55-64页 |
第二节 叙事结构:建构诗意的现实 | 第64-72页 |
第三节 有意味的形式:电影语言的表意性 | 第72-83页 |
第四章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弗拉哈迪电影制作方式研究 | 第83-100页 |
第一节 摄影机的位置与角色:现实的‘心像' | 第83-89页 |
第二节 搬演:现实的延伸 | 第89-95页 |
第三节 动作的不确定性: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 第95-100页 |
第五章 弗拉哈迪与当代世界电影 | 第100-130页 |
第一节 弗拉哈迪的困境 | 第100-109页 |
第二节 从外部现实到‘内在心灵':以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例 | 第109-118页 |
第三节 弗拉哈迪与当代中国独立纪录片 | 第11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后记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