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9页 |
第一节 提出问题 | 第7-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范围与限制、术语界定 | 第13-1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 范围与限制 | 第15-16页 |
三 术语界定 | 第16-19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章节架构 | 第19页 |
第二章 外围现实主义理论 | 第19-33页 |
第一节 理论来源和形成 | 第19-29页 |
一 外围现实主义的理论来源 | 第19-28页 |
(一) 现实主义理论 | 第20页 |
(二) 拉美本土理论 | 第20-22页 |
(三) 自由主义理论的相互依存论、贸易国家论 | 第22-24页 |
(四) 对政治学有关“有机体政治类比”的批判 | 第24-26页 |
(五) 考克斯的国家社会复合体概念 | 第26-28页 |
二 外围现实主义的形成 | 第28-29页 |
(一) 历史经验研究 | 第28-29页 |
(二) 理论的形成 | 第29页 |
第二节 理论框架 | 第29-33页 |
一 外围国家视角下的国家和国际体系 | 第29-32页 |
(一) 国家的实力以及由财富和权力界定的利益 | 第29-30页 |
(二) 国际体系的组成单元:分化的国家 | 第30页 |
(三) 国际体系的秩序原则:初始和不完善的等级制 | 第30-31页 |
(四) 国家对外政策的形成 | 第31页 |
(五) 理论的界限 | 第31-32页 |
二 国际体系中外围国家对大国的政策行为的进程 | 第32页 |
三 外围国家对大国政策的规范取向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阿根廷、墨西哥案例比较研究 | 第33-61页 |
第一节 提出问题:埃斯库德理论解释阿根廷、墨西哥案例差异的不充分性 | 第34-41页 |
一 根据埃斯库德理论得出的假设预期 | 第34页 |
二 墨西哥、阿根廷案例的相似性 | 第34-36页 |
三 墨西哥的案例符合该理论的预期 | 第36-38页 |
(一) 对外政策调整前 | 第36-37页 |
(二) 对外政策调整后 | 第37-38页 |
四 阿根廷案例符合该理论的预期 | 第38-40页 |
(一) 对外政策调整前 | 第38-39页 |
(二) 对外政策调整后 | 第39-40页 |
五 两国收益存在差异:埃斯库德理论解释的不充分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提出新的变量:相互依存及其测量 | 第41-46页 |
一 相互依存变量的合理性和假设的因果关系和机制 | 第41-44页 |
(一) 相互依存变量的提出 | 第41-43页 |
(二) 假设的因果关系和机制 | 第43-44页 |
二 相互依存变量的衡量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一) 衡量贸易相互依存的指标 | 第44-45页 |
(二) 衡量投资依存的指标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46-60页 |
一 美国对墨西哥、阿根廷的贸易、投资相互依存的比较 | 第46-57页 |
(一) 总体贸易依存比较 | 第46-53页 |
(二) 贸易结构中的战略货物比较 | 第53-54页 |
(三) 美国对墨西哥、阿根廷投资相互依存的比较 | 第54-57页 |
二 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证实假设的因果关系 | 第57页 |
三 对因果关系机制在两个案例中的具体考察 | 第57-60页 |
(一) 美国对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采取的救助措施 | 第57-58页 |
(二) 美国对2001 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反应 | 第58-60页 |
第四节 修正的解释模式的提出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7页 |
第一节 结论和启示 | 第61-66页 |
一 结论 | 第61-62页 |
二 若干启示 | 第62-66页 |
(一) 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 第62-64页 |
(二) 对政策实践的启示 | 第64-66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66-67页 |
附表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