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地应力场特征研究及应用--以新场构造须二气藏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6页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地应力研究现状第12页
     ·三大压力剖面建立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第13-14页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认识第14-16页
第2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第16-22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6-18页
   ·工区地层特征第18页
   ·储层特征第18-21页
     ·纵向发育多套含气层系、深度跨度大第18-19页
     ·纵向储层由浅至深呈逐渐致密化趋势第19-20页
     ·纵向地层呈多压力系统、普遍具高压—超高压异常第20页
     ·纵向地温呈逐渐递增趋势、地温梯度正常第20-21页
   ·钻井显示特征第21-22页
第3章 深层岩石力学特征实验评价及测井剖面建立第22-56页
   ·实验测定结果及岩石力学参数特征分析第22-36页
     ·实验条件第22-23页
     ·深部岩石力学参数室内实验分析第23-36页
   ·地层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评价第36-56页
     ·岩石弹性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第36-37页
     ·岩石强度参数的测井计算第37-38页
     ·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参数实验建模第38-42页
     ·横波时差曲线构建第42-46页
     ·岩石力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第46-56页
第4章 川西深部地层地应力特征研究第56-91页
   ·地应力构成第56-58页
     ·上覆岩层自重及其诱导产生的水平应力第56-57页
     ·构造应力第57页
     ·温度变化产生的附加应力第57-58页
     ·其它应力第58页
     ·总原地应力第58页
   ·有效应力概念第58-59页
   ·现今地应力大小的确定第59-66页
     ·Kaiser效应测定地应力大小第59-61页
     ·差应变法测定地应力大小第61-62页
     ·压裂法(HPF)测定地应力大小第62-64页
     ·测井资料分层地应力解释第64-66页
   ·地应力测井计算模式中各参数求取第66-74页
     ·Biot系数的确定第66页
     ·构造应力系数的确定第66-67页
     ·地层孔隙压力(P_p)求取第67-74页
   ·单井地应力剖面建立第74-83页
     ·地应力计算结果验证第74页
     ·单井地应力剖面建立第74-78页
     ·储层段地应力横向对比研究第78-83页
   ·现今地应力方向的确定第83-91页
     ·波速各向异性法识别地应力方向第83-84页
     ·井壁崩落法识别地应力方向第84-88页
     ·DSI快横波方位法识别地应力方向第88-91页
第5章 现今地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第91-107页
   ·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反演基本原理第91页
   ·目的层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的建立第91-95页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第91-92页
     ·计算模型范围第92页
     ·地质结构模型第92-93页
     ·位移及应力边界条件的确定第93-94页
     ·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第94页
     ·模型离散化第94页
     ·现今地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步骤第94-95页
   ·三维模拟成果分析第95-103页
     ·区域应力场分布特征第96-97页
     ·典型单井过井剖面应力分布特征第97-103页
   ·影响区域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地质因素第103-107页
     ·埋深对地应力的影响第103-104页
     ·岩石力学性质对地应力的影响第104页
     ·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第104-107页
第6章 地应力在井壁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第107-118页
   ·井眼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第107-108页
   ·井壁周围岩石破坏形式第108-110页
     ·井壁拉张破坏第108-109页
     ·井壁剪切破坏第109-110页
   ·钻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确定第110-118页
     ·地层坍塌压力(P_c)第110-111页
     ·地层破裂压力(P_f)第111-112页
     ·安全泥浆密度窗口第112页
     ·井壁稳定性预测结果验证分析第112-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夹竹开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TiO2太阳能光解水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