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系统结构 | 第12页 |
·MT 资料解释软件 | 第12-13页 |
·客观需求 | 第13页 |
·工作目标 | 第13-15页 |
·目标概述 | 第13-14页 |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软件体系结构 | 第15-21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6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 第16-18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构件 | 第19页 |
·连接件 | 第19页 |
·约束 | 第19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 | 第19-20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3章 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 | 第21-28页 |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 | 第21页 |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 第21-24页 |
·DSSA 的定义 | 第22页 |
·DSSA 的组成 | 第22-23页 |
·DSSA 与体系结构风格的比较 | 第23-24页 |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过程 | 第24-25页 |
·特定领域体系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 | 第25-26页 |
·基于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 | 第26-28页 |
·DSSA 的建模 | 第26页 |
·基于DSSA 的开发流程 | 第26-28页 |
第4章 MT 资料解释软件系统需求 | 第28-39页 |
·课题背景 | 第28页 |
·任务概述 | 第28-29页 |
·任务目标 | 第28页 |
·用户特点 | 第28-29页 |
·任务职责 | 第29页 |
·系统业务流程 | 第29-30页 |
·数据类型 | 第30-34页 |
·采集数据类型 | 第30-34页 |
·高程数据类型 | 第34页 |
·系统功能概述 | 第34-39页 |
·数据管理 | 第35页 |
·正演模拟 | 第35-36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6-37页 |
·数据反演 | 第37页 |
·成图系统 | 第37-39页 |
第5章 基于DSSA 的MT 资料解释软件系统架构 | 第39-55页 |
·领域需求分析 | 第39-42页 |
·系统用例 | 第39-40页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40页 |
·系统数据流 | 第40-41页 |
·系统数据格式 | 第41-42页 |
·领域模型 | 第42-48页 |
·数据管理部分模型 | 第42-43页 |
·数据导入部分模型 | 第43-44页 |
·数据预处理部分模型 | 第44-45页 |
·数据反演部分模型 | 第45-46页 |
·数据正演部分模型 | 第46-47页 |
·成图部分模型 | 第47页 |
·MT 资料解释系统领域模型 | 第47-48页 |
·系统结构 | 第48-50页 |
·系统层次结构 | 第48-49页 |
·系统组件构成 | 第49-50页 |
·系统接口 | 第50-55页 |
·工区操作接口 | 第50-51页 |
·采集数据接口 | 第51-52页 |
·实测数据接口 | 第52-53页 |
·正演模型接口 | 第53页 |
·结果数据接口 | 第53-55页 |
第6章 MT 资料解释系统的实现 | 第55-82页 |
·MTSoft 2D | 第55-56页 |
·工区 | 第56-59页 |
·创建工区 | 第57页 |
·修改工区信息 | 第57-58页 |
·删除工区 | 第58页 |
·保存工区 | 第58页 |
·添加工区 | 第58-59页 |
·测线 | 第59-60页 |
·添加测线 | 第59页 |
·删除测线 | 第59-60页 |
·数据导入 | 第60-62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2-72页 |
·编辑平滑 | 第64-66页 |
·极化模式识别 | 第66-67页 |
·测点处理 | 第67-68页 |
·静态校正 | 第68-70页 |
·空间滤波 | 第70-72页 |
·数据反演 | 第72-79页 |
·拟二维 Bostick 变换 | 第72-77页 |
·二维快速松弛反演 | 第77-78页 |
·二维OCCAM 反演 | 第78页 |
·二维优化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 第78-79页 |
·反演结果显示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