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隧洞涌水突泥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隧洞塌方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条件 | 第19-30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1-22页 |
·研究区应力特征及反演分析 | 第22-30页 |
·区域应力场特征 | 第22-25页 |
·应力场的反演分析 | 第25-30页 |
第3章 涌水塌方段地质条件研究 | 第30-39页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30-32页 |
·地层岩性 | 第32页 |
·地质构造 | 第32-38页 |
·引水隧洞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32-34页 |
·隧洞涌水塌方段地质构造 | 第34-38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第4章 涌水塌方段涌水塌方的基本特征研究 | 第39-48页 |
·涌水塌方段涌水塌方的调查研究 | 第39-43页 |
·改线段 G0+316m 附近涌水塌方调查与探测 | 第39-41页 |
·隧洞 K3+685m-k3+783m 段涌水特征及探测 | 第41-43页 |
·涌水塌方段涌水塌方的特征 | 第43-48页 |
第5章 涌水塌方形成机制及未开挖段地质条件预测 | 第48-61页 |
·涌水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48-53页 |
·形成条件 | 第48-49页 |
·涌水塌方段渗流场特征模拟研究 | 第49-53页 |
·涌水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53页 |
·塌方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53-54页 |
·塌方形成条件 | 第53-54页 |
·形成机制分析 | 第54页 |
·未开挖段地质条件及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预测 | 第54-61页 |
·未开挖洞段地质条件预测 | 第54-57页 |
·未开挖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 | 第57-61页 |
第6章 涌水塌方段围岩岩体质量及稳定性研究 | 第61-81页 |
·涌水塌方段的工程地质分段 | 第61-64页 |
·涌水塌方已开挖段围岩质量、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 | 第64-76页 |
·已开挖洞段围岩岩体质量评价 | 第64-67页 |
·开挖段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 | 第67-70页 |
·开挖段围岩岩应力与变形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70-75页 |
·开挖洞段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措施 | 第75-76页 |
·未开挖段围岩类型及围岩稳定性预测评价 | 第76-81页 |
·未开挖洞段围岩类型预测 | 第76页 |
·未开挖洞段围岩块体稳定性 | 第76页 |
·未开挖段的应力变形特征 | 第76-80页 |
·未开挖段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80-8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