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核桃资源概述 | 第9-11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1-15页 |
·形态标记 | 第12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2-13页 |
·生化标记 | 第13-14页 |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7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 | 第15-16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第16页 |
·ISSR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核桃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形态学方面 | 第17页 |
·细胞学方面 | 第17页 |
·生化方面 | 第17-18页 |
·分子学方面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ISSR 引物 | 第20页 |
·所用试剂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6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1-22页 |
·模板 DNA 样品浓度及质量检测 | 第22页 |
·ISSR 扩增反应体系 | 第22页 |
·ISSR 引物筛选 | 第22-23页 |
·ISS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3-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6-27页 |
·基因组 DNA 的检测 | 第26-27页 |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比较 | 第27页 |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7-30页 |
·MgCl_2浓度的优化 | 第27-28页 |
·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核桃 I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30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45页 |
·两个实生居群琼脂糖凝胶检测 | 第31-36页 |
·两个实生居群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 | 第36-42页 |
·供试材料的遗传分析 | 第42-4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5-49页 |
·核桃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5页 |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5-46页 |
·Mg~(2+)浓度的筛选 | 第45-46页 |
·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4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6-48页 |
·亲缘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