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昆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总论第12-2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论文性质第18-19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3页
     ·主要内容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第23-34页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第23-26页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来源第23页
     ·生态承载力类型第23-24页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第24-26页
   ·生态足迹及相关概念第26-30页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第26-27页
     ·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第27-29页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Ecological Deficit and Ecological Remainder)第29页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Equivalence Factor and Yield Factor)第29-30页
     ·万元GDP生态足迹第30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第30-32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第31页
     ·数据来源与参数选取第31-32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第32-34页
第三章 昆明市生态足迹现状第34-51页
   ·昆明市概况第34-38页
     ·自然概括第34-36页
     ·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第36-37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7-38页
     ·昆明市特征第38页
   ·2007年昆明市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第38-49页
     ·昆明市2007年生态足迹第38-44页
     ·昆明市2007年生态承载力第44-45页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第45-49页
   ·昆明市与国内典型城市生态足迹对比分析第49-51页
第四章 昆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51-69页
   ·动态分析第51-62页
     ·昆明市近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第51-57页
     ·昆明市近年生态承载力计算分析第57-59页
     ·昆明市近年生态盈余(赤字)变化第59-62页
   ·资源利用效益分析第62-68页
     ·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第62-64页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与发展能力动态变化第64-68页
   ·可持续性评价第68-69页
第五章 对策及措施第69-73页
   ·生态赤字原因分析第69-70页
     ·人口增长第69页
     ·消费水平提高第69页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第69-70页
   ·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及措施第70-73页
     ·适度控制人口规模,改变消费观念第70页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第70-71页
     ·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遏制环境恶化第71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73-75页
   ·主要结论第73页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砖制备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PD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