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44页 |
综述一 白癜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第12-29页 |
1、古代文献对白癜风的认识 | 第12-14页 |
·病名溯源 | 第12-13页 |
·病因病机 | 第13页 |
·与风邪相关 | 第13页 |
·与气血相联 | 第13页 |
·治疗 | 第13-14页 |
·单方 | 第13页 |
·复方 | 第13-14页 |
2、 近代中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 第14-18页 |
·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风搏皮肤 | 第14页 |
·脾胃虚弱 | 第14-15页 |
·肝肾不足 | 第15页 |
·情志所伤 | 第15-16页 |
·治疗 | 第16-18页 |
·内治法 | 第16-17页 |
·外用药 | 第17页 |
·内外同疗 | 第17-18页 |
·中医针灸治疗研究 | 第18页 |
3、艾灸治疗白癜风 | 第18-21页 |
·艾灸的作用 | 第18-20页 |
·艾的药性分析 | 第18页 |
·艾灸的热辐射特性 | 第18页 |
·艾灸局部作用 | 第18-19页 |
·改善血液循环 | 第19页 |
·提高免疫功能 | 第19-20页 |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 第20页 |
·延缓衰老过程 | 第20页 |
·艾灸治疗白癜风 | 第20-21页 |
·单用艾灸治疗白癜风 | 第20-21页 |
·合用其他方法治疗 | 第21页 |
4、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中医药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作用 | 第21-22页 |
·中医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中医药对黑素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 | 第23-24页 |
5、讨论与展望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一 | 第25-29页 |
综述二 白癜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29-44页 |
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29页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29-32页 |
·遗传因素与白癜风 | 第29-30页 |
·免疫异常与白癜风 | 第30页 |
·针对黑素细胞的研究 | 第30-31页 |
·针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研究 | 第31页 |
·白癜风促发因素研究 | 第31-32页 |
3. 治疗 | 第32-38页 |
·药物治疗进展 | 第32-35页 |
·光化学疗法 | 第35-38页 |
·手术治疗 | 第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二 | 第39-4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4-72页 |
一、蔡瑞康教授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 第44-64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临床资料 | 第45-5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45-46页 |
·病例来源 | 第45页 |
·诊断分型标准 | 第45-46页 |
·入选标准 | 第46页 |
·排除标准 | 第46页 |
·剔除标准 | 第4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药物及仪器 | 第46-47页 |
·治疗方案 | 第47-48页 |
·实验室检查 | 第48页 |
·观察方法 | 第48页 |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第48-49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 | 第50-55页 |
1. 临床疗效结果 | 第50-55页 |
·一般资料 | 第50页 |
·临床疗效 | 第50-51页 |
·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 第51页 |
·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 第51-52页 |
·疗效与性别的关系 | 第52页 |
·疗效与部位的关系 | 第52-53页 |
·疗效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 第53-54页 |
·疗效与白癜风分型的关系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64页 |
1. 蔡瑞康教授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经验 | 第55页 |
2. 蔡瑞康教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 | 第55-57页 |
·重视病因病机,强调辨证治疗 | 第55-56页 |
·用药特点 | 第56-57页 |
·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 第57页 |
·重视精神因素对发病和治疗的影响 | 第57页 |
3. 蔡瑞康教授治疗白癜风用药的作用机理 | 第57-62页 |
·白斑汤 | 第58-61页 |
·口服西药 | 第61-62页 |
·局部PUVA | 第62页 |
4. 综合疗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62-63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62-63页 |
·其他资料分析 | 第63页 |
5. 色素恢复方式 | 第63页 |
6. 全身症状的改善 | 第63页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二、蔡瑞康教授艾灸法治疗肢端白癜风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 第64-72页 |
前言 | 第64-65页 |
临床资料 | 第65-6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65页 |
·病例来源 | 第65页 |
·诊断分型标准 | 第65页 |
·入选标准 | 第65页 |
·排除标准 | 第65页 |
·剔除标准 | 第6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药物及仪器 | 第65页 |
·治疗方案 | 第65-66页 |
·观察方法 | 第66页 |
·实验室指标检测 | 第66页 |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第66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66-67页 |
结果 | 第67-69页 |
1. 临床疗效结果 | 第67-69页 |
·一般资料 | 第67页 |
·临床疗效 | 第67页 |
·甲襞微循环与中医证型关系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1. 艾灸治疗肢端白癜风用药的作用机理 | 第69-70页 |
·艾灸穴位 | 第69-70页 |
·其余同临床研究一 | 第70页 |
2. 艾灸治疗肢端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70-71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70页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70-71页 |
3. 甲襞微循环与肢端白癜风中医证型关系 | 第71页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