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偏颇行为撤销权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8页 |
(一) 破产撤销权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偏颇行为撤销权的意义 | 第13-15页 |
(三) 偏颇行为与欺诈性转让行为的关系 | 第15-18页 |
1、欺诈性转让行为的涵义 | 第15-16页 |
2、偏颇行为与欺诈性转让行为的比较 | 第16-18页 |
二、偏颇行为撤销权的制度价值 | 第18-27页 |
(一) 讨论基础:偏颇行为撤销权的制度目的 | 第18-20页 |
1、追求债权人间的公平分配 | 第18-19页 |
2、追求债务人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 第19-20页 |
(二) 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价值分析之一:公平价值 | 第20-22页 |
1、矫正公平 | 第21-22页 |
2、机会公平 | 第22页 |
(三) 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价值分析之二:效率价值 | 第22-27页 |
1、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收益分析 | 第22-24页 |
2、偏颇行为撤销制度的成本分析 | 第24页 |
3、投资诱因的角度 | 第24-27页 |
三、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之比较法研究 | 第27-40页 |
(一) 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之域外纵览 | 第27-34页 |
1、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破产法立法指南》对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建议 | 第27-29页 |
2、美国联邦破产法典中的偏颇行为撤销制度 | 第29-32页 |
3、德国支付不能法对偏颇行为撤销制度的规定 | 第32-33页 |
4、我国台湾地区破产法中的偏颇行为撤销制度 | 第33-34页 |
(二) 我国关于偏颇行为撤销权的立法现状分析 | 第34-39页 |
1、我国破产法对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规定 | 第34-38页 |
2、我国关于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三) 域内外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四、我国偏颇行为撤销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0-47页 |
(一) 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立法思路 | 第40-41页 |
(二) 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41-47页 |
1、偏颇行为撤销权主观要件的认定 | 第41-43页 |
2、债权人抗辩事由的范围 | 第43-45页 |
3、偏颇行为撤销权临界期限的划分 | 第45页 |
4、对关系债权人的特殊规制 | 第45-46页 |
5、对偏颇行为撤销权制度的其他修正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