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1-44页 |
1.1DNA纳米技术 | 第11-27页 |
1.1.1DNA纳米技术的起源 | 第11-12页 |
1.1.2基于模块的自底向上装配 | 第12-20页 |
1.1.2.1寡酸模块核苷 | 第12页 |
1.1.2.2由张力三角形图块组装而成的3DDNA晶体 | 第12-13页 |
1.1.2.3DNA多面体 | 第13-18页 |
1.1.2.3.1DNA立方体 | 第14-15页 |
1.1.2.3.2DNA四面体 | 第15-16页 |
1.1.2.3.3DNA八面体 | 第16-17页 |
1.1.2.3.4DNA纳米棱镜 | 第17-18页 |
1.1.2.4点星状图块 | 第18-20页 |
1.1.2.4.1DNA十二面体 | 第19-20页 |
1.1.3DNA折纸 | 第20-23页 |
1.1.4单链模块组装 | 第23-24页 |
1.1.5纳米粒子模板DNA纳米结构 | 第24-25页 |
1.1.6DNA纳米结构构建的其他方法 | 第25-27页 |
1.1.6.1过渡金属离子用于建立金属与DNA的连接和组装 | 第25-26页 |
1.1.6.2滚圆扩增构建DNA纳米结构 | 第26-27页 |
1.2DNA纳米水凝胶 | 第27-28页 |
1.3DNA纳米结构的药物递送 | 第28-40页 |
1.3.1进入器官 | 第29-30页 |
1.3.2进入细胞 | 第30-34页 |
1.3.3通过DNA纳米技术输送药物分子 | 第34-40页 |
1.3.3.1小分子 | 第34-35页 |
1.3.3.1.1荧光染料 | 第34页 |
1.3.3.1.2阿霉素 | 第34-35页 |
1.3.3.2寡核苷酸 | 第35-39页 |
1.3.3.2.1CpGs | 第35-36页 |
1.3.3.2.2siRNA | 第36页 |
1.3.3.2.3microRNA | 第36-37页 |
1.3.3.2.4CRISPR-Cas | 第37页 |
1.3.3.2.5适体 | 第37-38页 |
1.3.3.2.6脱氧核酶 | 第38-39页 |
1.3.3.3蛋白质 | 第39页 |
1.3.3.4无机纳米颗粒 | 第39-40页 |
1.4细胞内的检测 | 第40-42页 |
1.4.1用于细胞内mRNA检测的NanoFlares | 第40-42页 |
1.4.2分子信标修饰的AuNPs用于细胞内mRNA检测 | 第42页 |
1.5本文研究思路 | 第42-44页 |
第二章基于DNA纳米星对细胞内TK1mRNA与SurvivinmRNA的高效检测 | 第44-56页 |
2.1引言 | 第44-45页 |
2.2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2.2.1实验试剂 | 第45页 |
2.2.2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2.2.3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2.2.3.1DNA纳米星制备 | 第46页 |
2.2.3.2细胞培养 | 第46页 |
2.2.3.3CCK-8分析 | 第46页 |
2.2.3.4细胞成像 | 第46-47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2.3.1DNA纳米星的细胞荧光成像的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2.3.2材料表征 | 第48-50页 |
2.3.2.1DNA纳米星的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表征 | 第48页 |
2.3.2.2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表征DNA纳米星 | 第48-50页 |
2.3.2.2.1DNA纳米星的组装过程的聚丙烯酰胺电泳表征 | 第48-49页 |
2.3.2.2.2DNA纳米星的触发过程的聚丙烯酰胺电泳表征 | 第49-50页 |
2.3.2.2.3DNA纳米星的稳定性的聚丙烯酰胺电泳表征 | 第50页 |
2.3.3实验可行性探究 | 第50-51页 |
2.3.4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页 |
2.3.5DNA纳米星对SurvivinmRNA及TK1mRNA的荧光检测 | 第51-53页 |
2.3.5.1DNA纳米星对SurvivinmRNA的荧光检测 | 第51-52页 |
2.3.5.2DNA纳米星对TK1mRNA的荧光检测 | 第52-53页 |
2.3.6DNA纳米星对SurvivinmRNA及TK1mRNA的特异性 | 第53-54页 |
2.3.7DNA纳米星的荧光成像 | 第54-55页 |
2.3.8DNA纳米星的毒性研究 | 第55页 |
2.4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DNA骨架的二十面体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活细胞中生存素(Survivin)RNA与胸苷激酶(TK1)RNA的同时比率型检测 | 第56-68页 |
3.1引言 | 第56-57页 |
3.2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实验试剂 | 第57页 |
3.2.2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3.2.3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3.2.3.1五路DNA的合成 | 第58页 |
3.2.3.2半二十面体DNA的合成 | 第58页 |
3.2.3.3二十面体DNA的合成及gelonin蛋白的封装 | 第58页 |
3.2.3.4细胞培养 | 第58页 |
3.2.3.5CCK-8分析 | 第58-59页 |
3.2.3.6细胞成像 | 第59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3.3.1DNA骨架的二十面体的细胞荧光成像的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3.3.2材料表征 | 第60-67页 |
3.3.2.1DNA骨架的二十面体的透射电镜表征 | 第60-61页 |
3.3.2.2DNA骨架的二十面体的动态光散射表征 | 第61页 |
3.3.2.3DNA骨架的二十面体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表征 | 第61-63页 |
3.3.2.3.1五路DNA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表征 | 第61-62页 |
3.3.2.3.2半二十面DNA及二十面体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征 | 第62-63页 |
3.3.2.4实验可行性探究 | 第63页 |
3.3.2.5实验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3.3.2.6DNA骨架二十面体对SurvivinmRNA及TK1mRNA的荧光检测 | 第64-65页 |
3.3.2.7DNA骨架二十面体对SurvivinmRNA及TK1mRNA的特异性 | 第65页 |
3.3.2.8DNA骨架二十面体的荧光成像 | 第65-66页 |
3.3.2.9DNA骨架二十面体的毒性及凋亡率的研究 | 第66-67页 |
3.4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DNA交联的水凝胶包覆的SiNPs荧光探针检测活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 | 第68-85页 |
4.1引言 | 第68-69页 |
4.2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实验试剂 | 第69页 |
4.2.2实验仪器 | 第69-70页 |
4.2.3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4.2.3.1SiNPs-MA-DNA1结构的构建 | 第70页 |
4.2.3.2MA-DNA2结构的构建 | 第70页 |
4.2.3.3SiNPs-PMA-DNA的制备1 | 第70页 |
4.2.3.4PMA-DNA的制备2 | 第70页 |
4.2.3.5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合成 | 第70页 |
4.2.3.6细胞培养 | 第70页 |
4.2.3.7CCK-8分析 | 第70-71页 |
4.2.3.8体外细胞摄取和成像 | 第71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71-84页 |
4.3.1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细胞荧光成像的实验原理 | 第71-72页 |
4.3.2材料表征 | 第72-76页 |
4.3.2.1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透射电镜表征 | 第72-73页 |
4.3.2.2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动态光散射表 | 第73页 |
4.3.2.3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紫外吸收表征 | 第73-74页 |
4.3.2.4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zeta电位表征 | 第74页 |
4.3.2.5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 | 第74-75页 |
4.3.2.6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75页 |
4.3.2.7SiNPs和DHSN的热重分析(TGA) | 第75-76页 |
4.3.3实验可行性探究 | 第76-77页 |
4.3.4实验条件优化 | 第77-78页 |
4.3.5在目标ATP存在下优化pH | 第78-79页 |
4.3.6ATP和DHSN的化学计量分析 | 第79页 |
4.3.7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对ATP的荧光检测 | 第79-80页 |
4.3.8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对ATP的特异性 | 第80页 |
4.3.9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适用性研究 | 第80-81页 |
4.3.10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稳定性研究 | 第81-82页 |
4.3.10.1用荧光发射光谱评估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稳定性 | 第81页 |
4.3.10.2用凝胶电泳评估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稳定性 | 第81-82页 |
4.3.11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毒性研究 | 第82-83页 |
4.3.12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荧光成像 | 第83-84页 |
4.3.12.1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的随时间的荧光成像 | 第83-84页 |
4.3.12.2DNA交联的SiNPs纳米水凝胶在抑制剂和促进剂下的荧光成像 | 第84页 |
4.4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