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时变计算机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9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 ·集成航天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可重构星载计算机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可重构计算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 ·可重构计算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可重构星载计算机的研究 | 第21-25页 |
| ·容错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 ·空间辐射的影响 | 第25-29页 |
| ·可重构星载计算机容错技术现状 | 第29-31页 |
| ·自主任务规划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 ·任务规划概述 | 第32-33页 |
| ·自主任务规划方法 | 第33-35页 |
| ·自主任务规划的应用现状 | 第35-36页 |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 第2章 基于动态重构的时变计算机技术 | 第39-66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概念与分析 | 第40-44页 |
| ·星箭一体化航天器概念 | 第40-42页 |
| ·星箭电子系统一体化分析 | 第42-44页 |
| ·时变计算机的概念与内涵 | 第44-48页 |
| ·主控计算机功能分析 | 第44-45页 |
| ·传统箭载与星载计算机分析 | 第45-46页 |
| ·时变计算机概念与特点 | 第46-48页 |
| ·基于动态重构的时变计算机设计 | 第48-58页 |
| ·时变计算机设计思想 | 第48-49页 |
| ·动态可重构计算技术 | 第49-51页 |
| ·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 | 第51-54页 |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4-56页 |
| ·重构机制设计 | 第56-58页 |
| ·时变计算机可靠性验证 | 第58-65页 |
| ·单元器件可靠性的蒙特卡罗模拟 | 第58-61页 |
|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 第61-62页 |
| ·时变计算机可靠性方程 | 第62-64页 |
| ·可靠性模拟与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3章 基于动态混合冗余的容错系统研究 | 第66-83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空间辐射对时变计算机的影响 | 第66-69页 |
| ·动态混合冗余容错设计方法 | 第69-75页 |
| ·容错设计原理 | 第69-70页 |
| ·可重构星载计算机的容错方法 | 第70-75页 |
| ·时变计算机容错设计 | 第75-78页 |
| ·时变计算机容错系统验证 | 第78-82页 |
| ·时变计算机状态分析 | 第78-80页 |
| ·时变计算机可靠性仿真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4章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自主任务规划 | 第83-102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星箭一体化航天器的任务规划系统 | 第83-87页 |
| ·星箭一体化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分析 | 第84-85页 |
| ·自主任务规划方案设计 | 第85-87页 |
|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自主任务规划设计 | 第87-92页 |
| ·隐马尔可夫模型基础 | 第88-89页 |
| ·自主任务规划模型建立 | 第89-92页 |
| ·自主任务规划模型求解 | 第92-97页 |
| ·观察序列的生成 | 第92页 |
| ·任务预测算法 | 第92-94页 |
| ·训练学习算法 | 第94-97页 |
| ·星箭一体化航天器的自主任务规划仿真 | 第97-101页 |
| ·仿真初始参数设定 | 第98-99页 |
| ·任务规划预测验证 | 第99-100页 |
| ·任务规划训练仿真 | 第10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5章 时变计算机半物理仿真 | 第102-123页 |
| ·引言 | 第102页 |
| ·时变计算机原理样机实现 | 第102-106页 |
| ·时变计算机原理样机硬件系统 | 第103-104页 |
| ·时变计算机原理样机功能实现 | 第104-106页 |
| ·半物理仿真环境 | 第106-111页 |
| ·仿真系统硬件 | 第107-110页 |
| ·仿真系统软件 | 第110页 |
| ·接口描述 | 第110-111页 |
| ·运载段与在轨段技术指标的验证 | 第111-114页 |
| ·运载段技术指标验证 | 第111-113页 |
| ·在轨段技术指标验证 | 第113-114页 |
| ·容错设计验证 | 第114-116页 |
| ·自主任务规划下的功能切换验证 | 第116-122页 |
| ·重构时间验证 | 第116-119页 |
| ·运载段与在轨段切换仿真 | 第119页 |
| ·自主动态重构仿真 | 第119-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结论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4-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