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一章 北一二排东部综合治理区基本概况 | 第11-13页 |
·地质概况 | 第11页 |
·开采简况 | 第11-12页 |
·生产情况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治理区的主要开发矛盾 | 第13-15页 |
·低产低效井比例大 | 第13页 |
·含水差异大 | 第13页 |
·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均衡 | 第13页 |
·单砂体注采关系不够完善 | 第13-14页 |
·套损速度加快 | 第14页 |
·高台子油层注水井数少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15-34页 |
·储层沉积特征及相控建模研究 | 第15-20页 |
·北一二排东储层沉积特征精细研究 | 第15-19页 |
·沉积单元储量研究 | 第19-20页 |
·相控地质建模 | 第20页 |
·精细描述治理区剩余油分布 | 第20-29页 |
·治理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0-25页 |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25-29页 |
·精细认识综合治理的潜力 | 第29-34页 |
·补孔潜力 | 第29-31页 |
·压裂潜力 | 第31-32页 |
·堵水潜力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技术政策界限的制定及治理的原则、标准的建立 | 第34-46页 |
·综合治理区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 第34-42页 |
·油井流压下限研究 | 第34-36页 |
·含水上升率变化趋势研究 | 第36-39页 |
·产量递减率变化趋势研究 | 第39-42页 |
·治理区技术政策界限的制定 | 第42页 |
·综合治理的目标、原则及标准的建立 | 第42-46页 |
·综合治理的目标 | 第42页 |
·综合治理的原则 | 第42-43页 |
·单项措施对象及技术标准的建立 | 第43-44页 |
·组合措施技术标准的建立 | 第44页 |
·综合治理做法及措施工作量安排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综合治理挖潜效果分析 | 第46-56页 |
·采油井以提高单井产能为核心挖潜剩余油 | 第46-50页 |
·油水井补孔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 | 第47-48页 |
·压裂等改造措施改善了薄差层的动用程度 | 第48-49页 |
·堵水等措施控制了注入水的无效循环 | 第49-50页 |
·以缓解层间矛盾为核心的注水井精细调整 | 第50-51页 |
·笼统注水井分层试配 | 第50页 |
·注水井补孔完善注采关系 | 第50-51页 |
·综合挖潜措施改善了区域的开发效果 | 第51-55页 |
·治理区指标测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