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格环境下服务发现机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校园网格的发展 | 第12-14页 |
·校园网格系统 | 第14-15页 |
·校园网格的特点 | 第14页 |
·建立校园网格的目的 | 第14-15页 |
·校园网格的设计目标 | 第15页 |
·校园网格的服务管理 | 第15页 |
·服务发现机制研究 | 第15-18页 |
·网格中的服务发现方法 | 第15-16页 |
·对等网P2P 系统中的服务发现 | 第16-17页 |
·基于P2P 的网格服务发现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网格基础 | 第19-25页 |
·网格分类 | 第19页 |
·网格体系结构 | 第19-21页 |
·五层沙漏模型 | 第20页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 第20-21页 |
·网格服务管理 | 第21-24页 |
·服务管理的目的 | 第22页 |
·服务管理的过程 | 第22-23页 |
·服务管理的功能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校园网格服务描述 | 第25-37页 |
·网格服务描述技术 | 第25-29页 |
·元数据 | 第25-26页 |
·服务描述语言 | 第26-29页 |
·基于RDF/XML 的校园网格服务元数据 | 第29-33页 |
·服务元数据描述基础知识 | 第29-31页 |
·服务元数据描述语法 | 第31-33页 |
·基于RDF/XML 的校园网格服务描述 | 第33-36页 |
·对类型的 RDF/XML 描述 | 第35页 |
·对属性的 RDF/XML 描述 | 第35-36页 |
·对实例的 RDF/XML 描述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校园网格服务重组 | 第37-49页 |
·分布式计算系统 | 第37-41页 |
·Grid 和P2P 比较 | 第37-39页 |
·分布式计算系统信息管理 | 第39-41页 |
·校园网格三层体系结构构造 | 第41-44页 |
·服务层次结构模型的构造 | 第42-44页 |
·小世界模型的引入 | 第44页 |
·校园网格三层体系结构维护 | 第44-47页 |
·服务注册 | 第44-45页 |
·服务更新与注销 | 第45-46页 |
·节点的失效与异常处理 | 第46页 |
·负载均衡 | 第46-47页 |
·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校园网格服务发现 | 第49-63页 |
·服务发现机制的原则 | 第49-50页 |
·服务请求描述 | 第50-52页 |
·SPARQL 查询语言 | 第50-51页 |
·SPARQL 查询实例 | 第51-52页 |
·SLFM-SDA | 第52-56页 |
·IS-Gossip 算法 | 第53-55页 |
·层次扩散机制 | 第55-56页 |
·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仿真实验 | 第59-62页 |
·仿真环境 | 第59-60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附录1 | 第65-66页 |
附录2 | 第66-68页 |
附录3 | 第68-69页 |
附录4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