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课题缘起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课题来源第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内容与重点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重点第15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5-17页
       ·文献调研、实地调查和人物访谈方法结合第15-16页
       ·历史学科的总体研究和规划学科的专题研究结合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史相关研究综述第18-29页
     ·国内外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第18-23页
     ·武汉现代城市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第23-29页
第二章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历史分期第29-40页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及其依据第29-35页
     ·历史分期第29-32页
     ·分期依据第32-35页
       ·武汉城市历史第32-33页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分段和依据第33-35页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及主要内容(1949-2009)第35-40页
     ·初创时期的武汉社会发展脉络与城市规划(1949-1965)第35-36页
     ·停滞时期的武汉社会发展脉络与城市规划(1966-1977)第36-37页
     ·发展时期的武汉社会发展脉络与城市规划(1978-1990)第37-39页
     ·转型时期的武汉社会发展脉络与城市规划(1991-2009)第39-40页
第三章 初创时期的武汉现代城市规划(1949-1965)第40-86页
   ·城市性质变化和城市建设恢复(1949-1952)第40-49页
     ·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向社会主义城市的过渡第40-44页
       ·城市性质改变第40-42页
       ·城市化秩序恢复第42-43页
       ·城市管理机构第43-44页
     ·城市建设恢复第44-49页
       ·国防战备建设先行酝酿第44-47页
       ·恢复民生的相关建设第47-49页
   ·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引入与重工业城市规划(1953-1957)第49-65页
     ·一五计划时期的社会背景第49-50页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第49-50页
       ·城市制度完善第50页
     ·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引入第50-57页
       ·何谓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第50-52页
       ·苏联城市规划模式在武汉的影响第52-55页
       ·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功过第55-57页
     ·重工业城市规划第57-65页
       ·重工业项目带动城市规划第57-59页
       ·新兴工业区建设第59-63页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第63-65页
   ·城市规划的"快速发展"与波动(1958-1965)第65-85页
     ·自上而下的"快速发展"第65-69页
       ·"三面红旗"下的社会突变第65-67页
       ·地方"两条腿走路"的自主探索第67-68页
       ·快速城市化第68-69页
     ·城市规划的"大跃进"第69-79页
       ·跃进规划第69-72页
       ·快速规划第72-76页
       ·人民公社的规划研究第76-79页
     ·国民经济调整与城市规划波动第79-85页
       ·国民经济不堪重负第79-81页
       ·城市规划的反思和调整第81-82页
       ·逆向城市化进程第82-83页
       ·城市规划思路扭转第83-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四章 发展时期的武汉现代城市规划(1978-1990)第86-115页
   ·城市规划恢复和城区改建(1978-1983)第86-98页
     ·社会重点转移第86-89页
       ·社会生活恢复第86-88页
       ·农村和城市改革第88-89页
     ·城市规划新定位第89-93页
       ·城市规划制度建构第89-90页
       ·现代化城市规划第90-93页
     ·保障民生的城区改建第93-98页
       ·非生产性建设第93-95页
       ·城市环境改造第95-98页
   ·城市规划拓展和新区建设(1984-1990)第98-114页
     ·"两通起飞"战略突破第98-100页
     ·城市化活跃第100-101页
     ·城市规划拓展第101-108页
       ·适应经济发展的城市规划第102-105页
       ·分区放权第105-107页
       ·专项职能细分第107-108页
     ·新区建设第108-114页
       ·交通布局引导新区发展第109-110页
       ·对外开放政策下的开发区试点第110-113页
       ·城镇建设规划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115页
第五章 转型时期的武汉现代城市规划(1991-2009)第115-160页
   ·经济性城市规划和西方规划思想的冲击(1991-2001)第115-136页
     ·社会背景第115-120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116-117页
       ·对外开放环境下的城建体制第117-118页
       ·城市化政策转型第118-120页
     ·西方规划思想的冲击第120-128页
       ·总体规划创新第120-124页
       ·规划内容体系化第124-126页
       ·城市美化运动第126-128页
     ·城市规划的经济性第128-136页
       ·城市用地结构性调整第128-130页
       ·适应市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第130-132页
       ·扩大城市结构的开发园区规划第132-136页
   ·规划法制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2002-2009)第136-158页
     ·新世纪的社会发展背景第136-141页
       ·区域一体化的社会策略第137-139页
       ·城市经营体系第139-141页
     ·城乡统筹规划第141-154页
       ·总体规划的创新第141-147页
       ·主城核心式扩张第147-149页
       ·新农村建设第149-152页
       ·"1+8"城市圈规划第152-154页
     ·规划法制化和民主化第154-158页
       ·规划编制体系法定化第154-156页
       ·规划手段科技化第156-157页
       ·规划机制民主化第157-158页
   ·小结第158-160页
第六章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演变第160-177页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内涵第160-161页
   ·初创时期的"以编代管"模式(1949-1976)第161-166页
     ·"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制度第161-162页
     ·二级规划编制体系第162-164页
     ·管理机构变更频繁第164-166页
     ·"以编代管"时期规划管理特征第166页
   ·现代城市发展时期的"编管并行"模式(1978-1990)第166-170页
     ·规划管理职能独立第166-168页
     ·规划编制技术相对滞后第168-169页
     ·规划管理法规建制第169-170页
     ·"编管并行"时期规划管理特征第170页
   ·城市转型时期的"以管定编"模式(1991-2009)第170-175页
     ·规土合并管理的强势效应第170-172页
     ·管理法制与民主第172-173页
     ·规划编制体系的调整第173-175页
     ·"以管定编"时期规划管理特征第175页
   ·小结第175-17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77-180页
   ·1949-2009年武汉现代化城市规划的总结第177-178页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的后续研究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1页
附录1:论文图表目录第191-195页
附录2:历次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第195-198页
附录3: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
下一篇: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