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户幸一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2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三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3页 |
第一章 木户幸一外交思想的发轫 | 第23-47页 |
第一节 木户幸一的成长经历 | 第23-28页 |
一 家世与求学经历 | 第23-25页 |
二 农商务省时代 | 第25-27页 |
三 人生转折——就任内大臣秘书官长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木户幸一与宫中集团 | 第28-39页 |
一 宫中集团 | 第28-31页 |
二 宫中集团与日本外交决策 | 第31-34页 |
三 木户幸一与宫中集团的关系 | 第34-35页 |
四 木户幸一的宫中友人与"十一会" | 第35-39页 |
第三节 木户幸一早期"革新"外交思想的形成 | 第39-47页 |
一 木户幸一"革新"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39-42页 |
二 对西园寺公望传统外交思想的继承与颠覆 | 第42-44页 |
三 对近卫文麿"改造现状论"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 第44-47页 |
第二章 侵略与结盟——木户幸一亚欧外交思想与实践 | 第47-76页 |
第一节 木户幸一对华思想与外交实践 | 第47-57页 |
一 "满洲事变":"善导论"的提出 | 第47-51页 |
二 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木户幸一 | 第51-54页 |
三 "中国事变"的长期化与对英美的反应 | 第54-57页 |
第二节 木户幸一与日德、日苏关系 | 第57-69页 |
一 二战爆发前木户幸一对日德结盟的看法 | 第57-60页 |
二 欧战的刺激与内大臣的上任 | 第60-63页 |
三 木户幸一与日德结盟的实现 | 第63-66页 |
四 《日苏中立条约》与"四国同盟"梦的幻灭 | 第66-69页 |
第三节 木户幸一亚欧外交思想分析 | 第69-76页 |
一 机会主义是木户幸一亚欧外交的基本特征 | 第69-71页 |
二 通过与近卫文磨配合左右日本外交决策 | 第71-73页 |
三 亚欧外交是木户幸一"善导论"思想的发展 | 第73-76页 |
第三章 木户幸一对美外交思想与实践 | 第76-98页 |
第一节 木户幸一与"武力南进" | 第76-83页 |
一 木户幸一的"南进论" | 第76-78页 |
二 木户幸一与近卫访美 | 第78-83页 |
第二节 木户幸一与日美开战 | 第83-93页 |
一 木户幸一对战争的评估与"卧薪尝胆论" | 第83-85页 |
二 九月六日御前会议决议 | 第85-87页 |
三 九六政纲"白纸还原"——东条英机的上台 | 第87-90页 |
四 木户幸一对美态度的转变与开战决策的实现 | 第90-93页 |
第三节 木户幸一对美外交思想分析 | 第93-98页 |
一 木户幸一对美外交思想的特点 | 第93-95页 |
二 木户幸一对美外交思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 第95-98页 |
第四章 终战外交——木户幸一的最终外交实践 | 第98-130页 |
第一节 木户幸一的终战外交基本构想 | 第98-104页 |
一 战局的变化与木户幸一立场的转变 | 第98-101页 |
二 木户幸一的终战构想——"一·六预案" | 第101-104页 |
第二节 木户幸一终战外交的具体实践 | 第104-115页 |
一 木户幸一与东条英机的下台 | 第104-108页 |
二 操控对苏、对华外交 | 第108-112页 |
三 推举终战内阁、转变天皇态度 | 第112-115页 |
第三节 木户幸一与终战的实现 | 第115-125页 |
一 《收拾时局之对策试案》 | 第115-119页 |
二 近卫特使案的流产与《波茨坦公告》 | 第119-122页 |
三 "护持国体":"御音放送"的实现 | 第122-125页 |
第四节 对木户幸一终战外交的思考 | 第125-130页 |
一 核心手段:苏联斡旋 | 第125-127页 |
二 木户幸一终战外交思想的特点 | 第127-130页 |
第五章 木户幸一外交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 第130-138页 |
第一节 木户幸一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特点 | 第130-133页 |
第二节 木户幸一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外交对策的原因 | 第133-134页 |
第三节 木户幸一外交思想和实践的总结与评价 | 第134-138页 |
补记 战后的木户幸一:东京审判与晚年 | 第138-140页 |
附录 木户幸一生平简要年表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后记 | 第147-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