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通过阴离子后修饰具有高选择性气体分离性能的NKMOF-2

缩略词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第12-18页
        1.2.1 MOFs的简介第12-13页
        1.2.2 MOFs的研究历程第13-15页
        1.2.3 MOFs的结构特征第15-18页
    1.3 MOFs的分子设计第18-24页
        1.3.1 金属中心或金属簇的替换第18-19页
        1.3.2 配体桥连长度和取向调控第19-20页
        1.3.3 功能化及后修饰第20-22页
        1.3.4 框架穿插第22-24页
    1.4 MOFs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第24-31页
        1.4.1 二氧化碳的吸附与分离第24-26页
        1.4.2 二氧化碳/乙炔的分离第26-28页
        1.4.3 乙炔/乙烯的分离第28-29页
        1.4.4 烷烃/烯烃的分离第29-31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1-33页
        1.5.1 研究意义第31页
        1.5.2 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NKMOF-2-X制备与其表征第33-49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8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2.2.2 材料的合成第35-36页
        2.2.3 材料的表征第36-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2.3.1 晶型与孔结构第38-40页
        2.3.2 热稳定性分析第40-41页
        2.3.3 阴离子比例分析第41-44页
        2.3.4 比表面积分析第44-45页
        2.3.5 水稳定性分析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NKMOF-2-X对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的高选择性分离第49-62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50页
        3.2.2 材料的合成第50-52页
        3.2.5 等温吸附热(Q_(st))的计算第52页
        3.2.6 单组分吸附等温线拟合第52-53页
        3.2.7 理论分离比IAST(Ideal Adsorbed Solution Theory)的计算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3.3.1 二氧化碳、氮气、甲烷静态吸附性能第53-55页
        3.3.2 吸附热计算第55-56页
        3.3.3 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分离选择性第56-58页
        3.3.4 混合气体固定床分离穿透实验第58-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NKMOF-2-X对乙炔/二氧化碳的高选择性分离第62-73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63页
        4.2.2 材料的合成第63-64页
        4.2.5 等温吸附热(Q_(st))的计算第64-65页
        4.2.6 单组分吸附等温线拟合第65页
        4.2.7 理论分离比IAST的计算第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2页
        4.3.1 乙炔、二氧化碳静态吸附性能第65-67页
        4.3.2 吸附热计算第67-69页
        4.3.3 乙炔/二氧化碳分离选择性第69-70页
        4.3.4 混合气体固定床穿透实验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2页
附录A第82-83页
附录B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物液体气化潜热的理论计算
下一篇:香豆素类有机光敏剂的合成及其光解水制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