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增压锅炉装置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1.1 主要结构 | 第14-15页 |
1.1.2 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2 增压锅炉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1.3 锅炉汽包疲劳问题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1.4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2章 增压锅炉无孔汽包筒壁温差及其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36-66页 |
2.1 基于圆柱坐标法的弹性力学问题研究 | 第36-42页 |
2.1.1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 | 第36-37页 |
2.1.2 圆柱坐标中的基本方程 | 第37-42页 |
2.2 无孔汽包筒体周向(上下壁)温差及其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42-48页 |
2.2.1 无孔汽包筒体周向(上下壁)温差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42-45页 |
2.2.2 增压锅炉无孔汽包筒体周向(上下壁)热应力比值的计算研究 | 第45-48页 |
2.3 无孔汽包筒壁径向温差及其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48-65页 |
2.3.1 无孔汽包筒壁在非稳态温度场时的径向温差及其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48-60页 |
2.3.2 准稳态温度场时的无孔汽包筒壁径向温差热应力计算研究 | 第60-62页 |
2.3.3 无孔汽包筒壁径向温差及其热应力的国家标准计算方法分析 | 第62-6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3章 增压锅炉汽包应力集中系数研究 | 第66-77页 |
3.1 薄平板上圆孔的弹性应力集中系数 | 第66-72页 |
3.1.1 单向应力状态下带小圆孔的平板 | 第66-71页 |
3.1.2 两向应力状态下带小圆孔的平板 | 第71-72页 |
3.2 内压应力集中系数 | 第72-75页 |
3.2.1 德国TRD301《蒸汽锅炉技术规程》推荐的数值 | 第72-73页 |
3.2.2 美国ASME标准推荐的数值 | 第73-75页 |
3.3 径向温差热应力集中系数 | 第75-76页 |
3.4 周向(上下壁)温差热应力集中系数 | 第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增压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计算研究 | 第77-126页 |
4.1 增压锅炉汽包工作和寿命特点 | 第77-79页 |
4.2 汽包低周疲劳寿命的局部应力-应变法 | 第79-81页 |
4.3 美国ASME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第81-83页 |
4.3.1 低周疲劳设计曲线 | 第81页 |
4.3.2 循环应力幅的确定 | 第81-83页 |
4.3.3 疲劳寿命计算 | 第83页 |
4.3.4 疲劳损伤计算 | 第83页 |
4.4 英国BS PD 5500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第83-84页 |
4.5 德国TRD301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第84-87页 |
4.5.1 低周疲劳设计曲线 | 第84页 |
4.5.2 疲劳损伤计算 | 第84页 |
4.5.3 交变应力范围的确定 | 第84-86页 |
4.5.4 疲劳寿命计算 | 第86-87页 |
4.6 我国电站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国家标准计算方法 | 第87-90页 |
4.6.1 疲劳考核点处计算载荷 | 第87-88页 |
4.6.2 合成主应力计算 | 第88-89页 |
4.6.3 给定循环工况的低周疲劳寿命计算 | 第89-90页 |
4.6.4 累积损伤安全准则 | 第90页 |
4.7 增压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理论计算方法的确定研究 | 第90-120页 |
4.7.1 计算载荷种类确定分析 | 第90-91页 |
4.7.2 疲劳考核点确定研究 | 第91-93页 |
4.7.3 疲劳考核点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步骤 | 第93页 |
4.7.4 疲劳考核点处应力计算确定研究 | 第93-105页 |
4.7.5 合成主应力计算说明 | 第105页 |
4.7.6 给定循环工况的低周疲劳寿命计算说明 | 第105-107页 |
4.7.7 疲劳考核点处内压应力和径向温差热应力合成的相位关系研究 | 第107-112页 |
4.7.8 交变应力范围捷算法研究 | 第112-120页 |
4.8 增压锅炉汽包筒体与管束之间的连接方法研究 | 第120-125页 |
4.8.1 汽包筒体上半部合成主应力在增压锅炉启停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 第120-122页 |
4.8.2 汽包筒体下半部合成主应力在增压锅炉启停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 第122-124页 |
4.8.3 汽包低周疲劳累积损伤计算与讨论 | 第124-12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5章 增压锅炉汽包安全评定和断裂寿命计算研究 | 第126-153页 |
5.1 断裂力学理论基础 | 第126-136页 |
5.1.1 线弹性断裂力学 | 第126-133页 |
5.1.2 弹塑性断裂力学 | 第133-136页 |
5.2 增压锅炉汽包焊接管孔边纵向角裂纹简化安全评定方法研究 | 第136-138页 |
5.3 疲劳裂纹扩展规律与寿命计算方法 | 第138-142页 |
5.3.1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 | 第139-140页 |
5.3.2 疲劳裂纹扩展的门槛值 | 第140页 |
5.3.3 疲劳裂纹亚临界扩展速率及寿命计算 | 第140-142页 |
5.4 实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142-152页 |
5.4.1 原始数据 | 第142-143页 |
5.4.2 简化安全评定 | 第143-149页 |
5.4.3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第149-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结论 | 第153-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