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53页 |
| ·概述 | 第15-16页 |
| ·材料表面的抗蛋白质污染 | 第16-28页 |
| ·抗蛋白质污染的表面化学 | 第16-25页 |
| ·抗蛋白质污染机理 | 第25-28页 |
| ·材料表面的抗菌性 | 第28-40页 |
| ·抗菌表面构建策略 | 第28-35页 |
| ·聚阳离子接触杀菌机理 | 第35-39页 |
| ·表面抗菌材料的应用 | 第39-40页 |
| ·惰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方法 | 第40-49页 |
| ·等离子体处理 | 第40-42页 |
| ·大分子固定 | 第42-46页 |
| ·表面接枝 | 第46-4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49-51页 |
|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51-53页 |
| ·界面交联亲水化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51页 |
| ·甜菜碱两性离子接枝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51页 |
| ·抗菌膜表面的构建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 第51-53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53-69页 |
| ·实验原材料及其预处理 | 第53-55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 ·聚合物的合成 | 第56-57页 |
| ·基于DMAEMA聚合物的合成 | 第56页 |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56-57页 |
|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亲水化改性 | 第57-60页 |
| ·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57-58页 |
| ·紫外光诱导接枝聚合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58-60页 |
| ·基于DMAEMA聚合物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 | 第60-61页 |
| ·静电纺丝过程 | 第60页 |
| ·纤维膜的季铵化或季铵化-交联后处理 | 第60-61页 |
| ·纤维膜的热稳定性 | 第61页 |
| ·膜表面的结构与部分性能表征 | 第61-63页 |
| ·FT-IR/ATR分析 | 第6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61页 |
| ·FESEM分析 | 第61-62页 |
| ·膜表面水接触角的测定 | 第62页 |
| ·膜表面正电荷的表征 | 第62-63页 |
| ·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纯水通量的测定 | 第63页 |
| ·抗污染性能测试 | 第63-69页 |
| ·抗蛋白质污染 | 第63-66页 |
| ·抗细菌粘附 | 第66-67页 |
| ·抗菌性能 | 第67-69页 |
| 第3章 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69-93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PDMAEMA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69-81页 |
| ·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优化 | 第69-71页 |
| ·PDMAEMA与XDC季铵化-交联 | 第71页 |
| ·PDMAEMA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表征 | 第71-76页 |
| ·PDMAEMA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性能 | 第76-81页 |
| ·PEI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81-91页 |
| ·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再优化 | 第81-83页 |
| ·PEI的界面交联与季铵化 | 第83页 |
| ·PEI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表征 | 第83-88页 |
| ·PEI界面交联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性能 | 第88-91页 |
| ·结论 | 第91-93页 |
| 第4章 紫外光诱导接枝SBMA改性聚丙烯微孔膜 | 第93-111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SBMA接枝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条件研究 | 第93-99页 |
| ·洗涤条件的优化 | 第93-94页 |
| ·不同BP固定方法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 第94-98页 |
| ·BP浓度对接枝密度的影响 | 第98页 |
| ·紫外光辐照时间对接枝密度的影响 | 第98页 |
| ·SBMA单体浓度对接枝密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 ·SBMA接枝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结构表征 | 第99-103页 |
| ·接枝改性膜表面FT-IR/ATR分析 | 第99-100页 |
| ·接枝改性膜表面XPS分析 | 第100-101页 |
| ·接枝改性膜表面的形貌分析 | 第101-103页 |
| ·SBMA接枝改性聚丙烯微孔膜的性能 | 第103-110页 |
| ·亲水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 ·抗污染性能测试 | 第105-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1页 |
| 第5章 聚阳离子接枝制备抗菌聚丙烯微孔膜 | 第111-133页 |
| ·引言 | 第111页 |
| ·DMAEMA接枝聚合条件研究 | 第111-116页 |
| ·物理包埋法 | 第111-114页 |
| ·紫外光诱导共价键合法 | 第114-116页 |
| ·DMAEMA接枝聚丙烯微孔膜的结构 | 第116-119页 |
| ·FT-IR/ATR分析 | 第116-117页 |
| ·FESEM观察膜表面形貌 | 第117-118页 |
| ·膜表面水接触角 | 第118-119页 |
| ·DMAEMA接枝链的季铵化及交联 | 第119-126页 |
| ·季铵化及交联反应 | 第119-122页 |
| ·季铵化及交联反应的表征 | 第122-126页 |
| ·改性膜的抗菌性能 | 第126-131页 |
| ·季铵化膜的抗菌性能 | 第126-129页 |
| ·季铵化-交联膜的抗菌性能 | 第129-130页 |
| ·抗菌性能的验证 | 第130-131页 |
| ·结论 | 第131-133页 |
| 第6章 静电纺丝制备抗菌超细纤维膜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 第133-155页 |
| ·引言 | 第133-134页 |
| ·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4-135页 |
| ·Poly(DMAEMA-co-RMA)合成 | 第134页 |
| ·Poly(DMAEMA-co-RMA)表征 | 第134-135页 |
| ·静电纺丝制备poly(DMAEMA-co-RMA)超细纤维膜 | 第135-144页 |
| ·静电纺丝条件优化 | 第136-141页 |
| ·Poly(DMAEMA-co-RMA)超细纤维膜的制备 | 第141-144页 |
| ·抗菌机理的研究 | 第144-152页 |
| ·季铵化-交联和抗菌性能 | 第144-149页 |
| ·季铵化和抗菌性能 | 第149-152页 |
| ·结论 | 第152-155页 |
| 全文结论 | 第155-157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7-15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59-1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183页 |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 第183-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