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CuO的光热协同催化三氟甲基化反应体系设计及机制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8页
    1.1 生活中的氟化合物第9页
    1.2 综述近年铜参与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9-19页
        1.2.1 碳(sp)原子上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9-11页
        1.2.2 碳(sp~2)原子上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11-17页
            1.2.2.1 铜催化芳基卤代物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11-13页
            1.2.2.2 硼酸化合物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13-15页
            1.2.2.3 芳基碳-氢键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第15-17页
        1.2.3 sp~3杂化碳原子上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第17-19页
    1.3 铜参与的自由基三氟甲基反应第19-26页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6页
    2.1 试剂和仪器设备第28-31页
        2.1.1 主要试剂第28-30页
        2.1.2 主要仪器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6页
        2.2.1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第31页
        2.2.2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第31-32页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2-33页
        2.2.4 晶相结构(XRD)第33页
        2.2.5 核磁共振(NMR)第33-34页
        2.2.6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第34页
        2.2.7 饱和水蒸气交换方式获得不同水含量乙腈溶剂的方法第34页
        2.2.8 基于氧化铜三氟甲基化的反应操作步骤第34-35页
        2.2.9 凝胶溶胶法制备氧化铜粉体第35页
        2.2.10 海胆状氧化铜的制备第35页
        2.2.11 氧化铜/钨酸铜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5页
        2.2.12 金/氧化铜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5-36页
第三章 氧化铜光热协同催化三氟甲基化反应第36-59页
    3.1 引言第36-45页
        3.1.1 氧化铜参与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的性质第37-38页
        3.1.2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38-45页
            3.1.2.1 影响反应条件的初步探索第38-39页
            3.1.2.2 光对三氟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第39-41页
            3.1.2.3 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3.1.2.4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2-43页
            3.1.2.5 催化剂用量和投料用量的优化第43-44页
            3.1.2.6 溶剂的选择第44-45页
    3.2 不同底物对氧化铜光热协同催化三氟甲基化反应体系的适用性探究第45-46页
    3.3 水的引入对三氟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第46-50页
    3.4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实验第50-51页
    3.6 光热体系催化三氟甲基化反应的机理探究第51-57页
        3.6.1 光热体系下自由基物种的探究第52页
        3.6.2 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第52-54页
        3.6.3 光热体系三氟甲基化反应机理第54-57页
    3.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光热体系下提升三氟甲基化产率的探究第59-71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氧化铜催化剂的合成第59-62页
        4.2.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铜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第59-61页
        4.2.2 海胆状氧化铜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第61-62页
    4.3 钨富集(WO_3/CuWO_4)和铜富集(CuO/CuWO_4)钨酸铜复合催化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第62-67页
    4.4 负载Au的氧化铜催化剂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历第80-8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附录第82-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争题材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例
下一篇:“花·忆紫荆”—紫荆花在系列旅游纪念品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