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3 涡街流量计简介及工作原理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测量技术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对涡街传感器的研究 | 第15页 |
1.2.3 对涡街发生体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对涡街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页 |
1.3.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CFD数值仿真及分析 | 第20-32页 |
2.1 CFD简介 | 第20页 |
2.2 超临界CO2涡街流量计理论量程换算 | 第20-22页 |
2.3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22-31页 |
2.3.1 项目涡街流量计的实物 | 第22-23页 |
2.3.2 对真实管路仿真参数设置 | 第23-24页 |
2.3.3 无发生体时管路流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4-26页 |
2.3.4 有发生体时管路仿真参数和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6-29页 |
2.3.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井下异形管超临界CO2涡街流量计测量系统设计 | 第32-54页 |
3.1 硬件电路设计概述 | 第32-44页 |
3.1.1 电源电路模块 | 第33-35页 |
3.1.1.1 WEBENCHDesigner简介 | 第33-34页 |
3.1.1.2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3.1.2 温度采集模块 | 第35-37页 |
3.1.3 压力采集模块 | 第37-38页 |
3.1.4 涡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 第38-41页 |
3.1.4.1 电荷放大器 | 第38-39页 |
3.1.4.2 电压放大器 | 第39-40页 |
3.1.4.3 低通滤波限幅电路 | 第40-41页 |
3.1.5 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 | 第41页 |
3.1.6 串口通讯模块 | 第41-42页 |
3.1.7 电源监测及掉电保存模块 | 第42-43页 |
3.1.8 硬件电路PCB设计 | 第43-44页 |
3.2 软件设计概述 | 第44-52页 |
3.2.1 主程序设计 | 第44页 |
3.2.2 程序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3.2.3 主程序流程图 | 第45-46页 |
3.2.4 软件主要模块 | 第46-52页 |
3.2.4.1 初始化模块 | 第46-47页 |
3.2.4.2 频率计算模块 | 第47-48页 |
3.2.4.3 密度补偿与流量计算模块 | 第48-52页 |
3.3 软硬件实现可靠性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不同材质压电探头实流实验 | 第54-60页 |
4.1 不同材质压电传感器设计 | 第54-55页 |
4.2 水流量装置平台与流量计实物图 | 第55-56页 |
4.2.1 标准水流量装置 | 第55-56页 |
4.2.2 流量计管路实物 | 第56页 |
4.3 不同材质探头水流量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56-59页 |
4.3.1 不锈钢探头测量数据 | 第56-57页 |
4.3.2 镁铝合金探头实验数据 | 第57-58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装置联合调试 | 第60-68页 |
5.1 硬件调试 | 第60-62页 |
5.2 软件调试 | 第62-67页 |
5.2.1 通讯功能测试 | 第62-66页 |
5.2.1.1 Modbus-485通信协议及格式内容 | 第62-64页 |
5.2.1.2 串口模拟通信 | 第64页 |
5.2.1.3 联合装置通讯测试 | 第64-66页 |
5.2.2 可靠性测试 | 第66-67页 |
5.3 模拟井水实流实验和油田井下实验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