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高强钢板材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表征与开裂预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表第11-12页
缩略词表第12-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1.3 课题来源第20页
    1.2 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1 韧性断裂准则研究第20-23页
        1.2.2 高强钢剪切边缘性能评价研究第23-25页
        1.2.3 高强钢边缘开裂行为研究第25-27页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1.4 研究内容第28-32页
第二章 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韧性断裂准则研究第32-60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韧性断裂准则理论模型建立第32-44页
        2.2.1 MMC韧性断裂准则第33-36页
        2.2.2 材料各向异性的引入第36-44页
    2.3 理论模型验证第44-45页
    2.4 理论模型参数的实验标定方法第45-53页
        2.4.1 硬化参数标定第46页
        2.4.2 材料各向异性参数标定第46-48页
        2.4.3 韧性断裂参数标定第48-53页
    2.5 材料各向异性对韧性断裂影响的仿真研究第53-56页
    2.6 材料各向异性对边缘开裂的影响研究第56-58页
    2.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高强钢板材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的表征与实验测试方法第60-96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高强钢板材剪切工艺过程实验研究第60-66页
        3.2.1 热轧高强钢板直边剪切实验研究第64页
        3.2.2 冷轧高强钢板冲孔实验研究第64-66页
    3.3 高强钢板材剪切断面几何形貌评价第66-72页
        3.3.1 剪切间隙对断面几何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第66-68页
        3.3.2 刀具刃口半径对断面几何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第68-70页
        3.3.3 材料厚度及强度对断面几何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第70-72页
    3.4 高强钢板材剪切过程材料变形与断裂行为分析第72-78页
    3.5 高强钢板材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表征方法第78-93页
        3.5.1 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表征方法建立第78-79页
        3.5.2 冷轧高强钢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测试方法第79-88页
        3.5.3 热轧高强钢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测试方法第88-93页
    3.6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四章 引入剪切边缘局部成形性能的边缘开裂行为预测第96-118页
    4.1 引言第96页
    4.2 边缘开裂模拟实验研究第96-104页
        4.2.1 热轧高强钢面内弯曲实验第97-99页
        4.2.2 热轧高强钢面外弯曲实验第99-100页
        4.2.3 冷轧高强钢中孔拉伸实验研究第100-104页
    4.3 考虑剪切边缘局部硬化特性的边缘开裂仿真建模方法第104-114页
        4.3.1 热轧高强钢面外弯曲仿真研究第104-109页
        4.3.2 冷轧高强钢中孔拉伸仿真研究第109-114页
    4.4 基于边缘开裂的剪切工艺过程控制方法研究第114-116页
    4.5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五章 边缘开裂预测方法在高强钢构件成形中的应用第118-130页
    5.1 引言第118页
    5.2 某冷轧高强钢梁类零件冲压成形边缘开裂问题分析第118-121页
        5.2.1 问题描述第118-119页
        5.2.2 成形开裂原因分析第119-120页
        5.2.3 成形工艺控制方法研究第120-121页
    5.3 某热轧高强钢梁类零件碰撞成形边缘开裂问题分析第121-128页
        5.3.1 问题描述第121-122页
        5.3.2 传统仿真建模方法第122-124页
        5.3.3 引入剪切边缘材料局部性能的仿真建模方法第124-125页
        5.3.4 仿真结果分析第125-127页
        5.3.5 工艺控制方法研究第127-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第130-131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31-132页
    6.3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4-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卷对卷紫外光固化压印成型工艺建模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鱼雷锚在粘性土底床中的贯入深度和垂向抗拔力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