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20页 |
1.1.1 分子影像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1.2 光学分子影像技术概述 | 第15-20页 |
1.2 生物自发荧光断层成像研究进展及难点 | 第20-2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生物自发荧光断层成像的数理模型 | 第26-35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生物自发荧光断层成像的前向问题 | 第26-27页 |
2.3 经典的前向数理模型 | 第27-32页 |
2.3.1 光在生物组织的传输模型 | 第28-30页 |
2.3.2 球谐近似模型 | 第30-31页 |
2.3.3 扩散近似模型 | 第31-32页 |
2.4 生物自发荧光断层成像的逆向问题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Split Bregman迭代收缩的改进断层成像方法 | 第35-56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基于Split Bregman迭代收缩的改进算法研究 | 第36-43页 |
3.2.1 数据处理方法总体框架 | 第37-38页 |
3.2.2 非匀质小鼠作结构先验 | 第38-39页 |
3.2.3 基于Split Bregman迭代收缩的改进算法 | 第39-43页 |
3.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43-54页 |
3.3.1 非匀质数值仿体实验 | 第43-46页 |
3.3.2 小鼠活体实验的数据采集系统 | 第46-47页 |
3.3.3 小鼠活体实验之仿体肿瘤实验 | 第47-51页 |
3.3.4 小鼠活体实验之乳腺癌皮下肿瘤实验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基于多角度的光学投影表面重建的改进断层成像方法 | 第56-7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基于多角度的光学投影表面重建和生物自发荧光重建方法 | 第57-67页 |
4.2.1 数据处理方法总体框架 | 第58-61页 |
4.2.2 基于多角度的光学投影表面重建算法 | 第61-64页 |
4.2.3 基于L1范数的Split Bregman迭代收缩重建算法 | 第64-67页 |
4.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67-75页 |
4.3.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第68-70页 |
4.3.2 乳腺癌皮下肿瘤小鼠活体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4.3.3 POBT、DMT与IVIS三种系统方法重建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5章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小动物生物自发荧光断层成像设备 | 第78-89页 |
5.0 引言 | 第78-80页 |
5.1 设备的总体结构 | 第80-82页 |
5.2 设备的搭建与实现 | 第82-83页 |
5.3 设备的成像理论与方法 | 第83-88页 |
5.3.1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BLT成像的数据采集 | 第84-86页 |
5.3.2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BLT成像的数据处理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9-91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