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图 | 第15-17页 |
2.IPv6运营特征及风险管理方法 | 第17-24页 |
2.1 IPv6的运营特征分析 | 第17页 |
2.2 IPv6运营升级的重点内容 | 第17-19页 |
2.2.1 IPv6/IPv4双桟运行 | 第17-18页 |
2.2.2 IPv6改造调研 | 第18页 |
2.2.3 IPv6试运行平台 | 第18-19页 |
2.2.4 应用效能测试分析 | 第19页 |
2.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19-24页 |
2.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19-20页 |
2.3.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0-21页 |
2.3.3 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 第21-22页 |
2.3.4 一致性检验,并检验层次总排序 | 第22-24页 |
3.IPv6运营升级项目概述及风险识别 | 第24-33页 |
3.1 项目简介 | 第24-26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24-25页 |
3.1.2 项目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3.2 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因素调研 | 第26-27页 |
3.3 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识别 | 第27-33页 |
3.3.1 项目成本管理方面 | 第27-28页 |
3.3.2 项目质量管理方面 | 第28-30页 |
3.3.3 项目进度管理方面 | 第30-31页 |
3.3.4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 第31-33页 |
4.IPv6运营升级项目的风险评价 | 第33-46页 |
4.1 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评价设计思路 | 第33-34页 |
4.2 风险的综合评价 | 第34-36页 |
4.2.1 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似然估计 | 第34-35页 |
4.2.2 风险事件后果影响程度的似然估计 | 第35-36页 |
4.3 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因素的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4.3.1 问卷设计 | 第36-39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4.4 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4.4.1 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4.2 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4.5 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求解 | 第42-46页 |
4.5.1 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 | 第42页 |
4.5.2 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 第42-43页 |
4.5.3 二级指标的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 第43页 |
4.5.4 指标项组合权重 | 第43-44页 |
4.5.5 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44-46页 |
5.IPv6运营升级项目风险管防范措施 | 第46-59页 |
5.1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 第46-48页 |
5.1.1 设计阶段成本风险预防措施 | 第46-48页 |
5.1.2 施工阶段实施必要的风险预防 | 第48页 |
5.2 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管理 | 第48-52页 |
5.2.1 确定实施、协调、领导机构 | 第49-50页 |
5.2.2 质量计划 | 第50-51页 |
5.2.3 质量保证 | 第51页 |
5.2.4 质量控制 | 第51-52页 |
5.3 加强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 第52-55页 |
5.3.1 做好进度计划 | 第53-54页 |
5.3.2 进度计划控制的技术手段 | 第54-55页 |
5.4 加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第55-59页 |
5.4.1 选拔项目经理 | 第55-56页 |
5.4.2 组建项目团队 | 第56页 |
5.4.3 制定团队工作计划 | 第56-57页 |
5.4.4 完善风险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 | 第57-59页 |
6.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