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及其应用

缩略语表第6-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前言第14-15页
文献回顾第15-41页
第一章 水相中不对称转移氢化的研究第41-55页
    1.1 背景介绍第41-45页
    1.2 水相ATH新条件的探索及苯并咪唑类配体的制备第45-49页
        1.2.1 水相ATH的一般氢源和溶剂第45-46页
        1.2.2 水相ATH新条件的探索及结果第46-48页
        1.2.3 苯并咪唑类配体的制备第48-49页
    1.3 新型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第49-53页
        1.3.1 立论依据第49页
        1.3.2 新型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设计第49-50页
        1.3.3 新型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反应中的应用第50-53页
    1.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二章 不对称转移氢化在抗疟药盐酸甲氟喹合成及其绝对构型确定中的应用第55-66页
    2.1 背景介绍第55-57页
    2.2 ATH在盐酸甲氟喹合成中的应用第57-59页
        2.2.1 2 ,8-二三氟甲基喹啉酮96的合成第57-58页
        2.2.2 Ru-TsDPEN催化2,8-二三氟甲基喹啉酮96的ATH第58-59页
    2.3 盐酸甲氟喹绝对构型的确定及2-吡啶酮ATH中相反立体构型的发现第59-63页
    2.4 2 -吡啶酮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第63-65页
    2.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新型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第66-89页
    3.1 背景介绍第66-67页
    3.2 手性二胺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第67-73页
        3.2.1 手性二胺骨架配体的应用背景第67-72页
        3.2.2 手性二胺骨架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第72-73页
    3.3 联萘骨架轴手性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第73-77页
        3.3.1 联萘骨架轴手性配体的应用背景第73-75页
        3.3.2 联萘骨架轴手性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第75-76页
        3.3.3 联萘骨架轴手性环金属铱催化剂在催化酮ATH中的应用第76-77页
    3.4 面手性二茂铁骨架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第77-87页
        3.4.1 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应用背景第77-80页
        3.4.2 面手性二茂铁骨架环金属铱催化剂的设计第80页
        3.4.3 面手性二茂铁酮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第80-84页
        3.4.4 面手性二茂铁环金属铱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催化酮ATH中的应用第84-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新型N,O-Ir催化剂的发现及应用第89-106页
    4.1 背景介绍第89-90页
    4.2 配体的设计第90-95页
        4.2.1 将酯基或者羧基置于氮杂环相连苯基上的配体第91-93页
        4.2.2 将酯基或者羧基置于氮杂环上的配体第93-95页
    4.3 N,O-Ir配合物的发现第95-98页
        4.3.1 N,O-Ir络合物的发现过程第95-96页
        4.3.2 探索选择性制备N,C-和N,O-Ir络合物的反应条件第96-97页
        4.3.3 N,O-Ir络合物的形成机理分析第97页
        4.3.4 络合物163与164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稳定性测试第97-98页
    4.4 N,O-Ir催化剂164与N,C-Ir催化剂163在ATH中的性能对比第98-99页
    4.5 N,O-Ir催化剂在ATH中的应用第99-104页
        4.5.1 添加物筛选第99-100页
        4.5.2 氢源筛选第100-101页
        4.5.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101-102页
        4.5.4 在相同条件下两种催化剂性能的对比第102-103页
        4.5.5 对底物范围的探索第103-104页
    4.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五章 实验部分第106-120页
    5.1 实验通则第106页
        5.1.1 仪器设备第106页
        5.1.2 化学试剂第106页
        5.1.3 有机溶剂及常规操作注意事项第106页
    5.2 第一章中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第106-109页
    5.3 第二章中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第109-112页
    5.4 第三章中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第112-116页
    5.5 第四章中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第116-120页
小结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42页
附录第142-194页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第194-196页
致谢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人群体信息传播特征及态度改变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代谢组学及Nrf2调控研究诃子组分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