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中公职人员“偷懒”行为研究--W区人社局观察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2.1 理论回顾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对“偷懒”行为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关于科层制现象的争论 | 第15-17页 |
1.2.4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研究 | 第17-19页 |
1.2.5 小结 | 第19-20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1-22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公职人员 | 第23页 |
2.1.2 “偷懒”行为 | 第23-24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4-27页 |
3 W区人社局公职人员“偷懒”行为分析 | 第27-38页 |
3.1 W区人社局的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3.1.1 单位基本情况 | 第27页 |
3.1.2 单位公职人员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3.2 W区人社局公职人员存在的“偷懒”行为类型 | 第30-38页 |
3.2.1 案例一:工作时间“自由” | 第30-32页 |
3.2.2 案例二:政务微信工作量知多少 | 第32-34页 |
3.2.3 案例三:外出开会办事迟迟不归 | 第34-35页 |
3.2.4 案例四:采访、开会靠敷衍 | 第35页 |
3.2.5 小结 | 第35-38页 |
4 “偷懒”行为产生原因 | 第38-45页 |
4.1 制度一统性与实施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 第38-40页 |
4.2 激励机制设计不当 | 第40-41页 |
4.3 新情况在科层制组织中未被条理到位 | 第41-42页 |
4.4 行政关系人缘化倾向庇护“偷懒”行为 | 第42-45页 |
5 小结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